我們常常聽到一些消息,說手機有輻射,晚上睡覺時如果把手機放在枕頭底下,會在夜里持續性地向外散發輻射。
那為了避免被手機輻射到,我們應該把手機放多遠的距離呢?
手機輻射
手機有輻射這個是事實,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任何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向外散發輻射,比如:人類自身也會散發輻射,植物、陽光等都在散發輻射。但是這些輻射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唯一造成的影響是“熱”。
這是因為,輻射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對人體無害的非電離輻射,另外一種是對人體有害的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的能量比較弱,它們的能量只會讓物質內的粒子震動,溫度上升。不會改變分子或者原子的旋轉。
電離輻射的能量較強,能夠破壞人體內的細胞,有可能造成細胞內的基因變異。我們知道,細胞內的DNA儲存著人類的遺傳物質,如果被電離輻射打中后,有可能會造成基因變異,而變異的基因可能會導致人類攜帶基因疾病。比如:癌癥、白血病等都屬于基因突變導致的病癥。
但我們也知道,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在國際上,有一個專門研究電離輻射的機構,這個機構研究過電離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并把這套標準制作成了一套指南,我們簡單聊一下指南中的劑量問題。
對于普通人而言,當短時間內接受大于4000毫西弗的劑量時,此時就會導致人體死亡。(毫西弗是計量單位)
當我們在短時間內接受大于2000毫西弗-4000毫西弗的劑量時,此時會導致人類產生射線疾病。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核泄露: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當時在場的很多人都在短時間內受到了大量的核泄漏,導致參與第一批救援的消防員都在接下來幾天死亡,而幸存的人后來也出現很多癌癥以及白血病等,壽命大幅度降低。

如果當我們在短時間接受1000毫西弗-2000毫西弗的劑量時,此時我們會感覺食欲減退,暫時性脫發等問題,有時還會伴隨嘔吐現象。
當我們人體短時間接受100毫西弗-500毫西弗之間的劑量時,人體癥狀輕微。低于100毫西弗人體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異樣。所以在國際上有一個電離輻射照射標準,單次電離輻射的劑量不能超過100毫西弗。

那么手機的輻射有多強呢?
雖然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電離輻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但是手機的輻射并不是電離輻射,而是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的非電離輻射。
而且,手機在非電離輻射中都屬于輻射比較低的,甚至遠遠小于太陽的輻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擔心手機輻射會影響身體健康,那么我們在此之前應該更擔心太陽光線的輻射量。

因為手機輻射量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又屬于非電離輻射,所以即使晚上我們把手機放在枕頭底下對我們的身體也沒有任何影響。
其實,除了手機之外,還有許多電子產品的輻射都很低,比如:微波爐、冰箱、空調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電離輻射其實并不是很多,主要會在醫院中遇到,比如:CT,但是CT的單次輻射量并不高,頭部CT的單次劑量只有2毫西弗,遠遠低于國際標準100毫西弗。
其他高劑量的電離輻射我們幾乎接觸不到,比如:原子彈爆炸,核電站核泄漏等。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必擔心輻射的問題。
總結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單次接受較高的電離輻射劑量會導致人體健康受影響,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輻射幾乎都是非電離輻射,包括手機在內,非電離輻射對人類幾乎沒有影響,唯一的影響是會升高溫度。
所以,晚上我們在睡覺時,想把手機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
不過,雖然手機輻射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但是晚上玩手機對眼睛不好,也會影響睡眠,所以晚上睡覺時,最好等玩完手機再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