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立宗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以下簡稱“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吸引和匯聚全國相關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加強面向國家核技術戰略需求的基礎前沿技術研究,推動核技術行業可持續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二、實施原則
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組成部分,其申請、評審、管理和資金使用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管理辦法》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執行。
三、2018年度資助計劃和研究方向
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2018年度接受以下33個方向的“重點支持項目”申請,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28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4年,研究期限應填寫“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1.反應堆衰變熱的關鍵數據測量(申請代碼1選擇 A05下屬代碼)。
貝塔衰變中的伽瑪全能量測量方法;裂變產物貝塔衰變強度分布的精確測量。
2.關鍵裂變產物核產額分析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中子誘發U-235、Pu-239裂變產額的理論模型和關鍵入射中子能點對應的不同裂變產物核產額之間的實驗測量;Nd-147、Zr-95、Ce-144等重點產額的內在規律和相互關系。
3.伽瑪核嬗變新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高強度準單能高能伽瑪的產生和探測技術;伽瑪核嬗變原理性實驗;長壽命核廢料的伽瑪嬗變新機制。
4.裂變碎片先進測量技術及裂變動力學基礎問題(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裂變碎片和蒸發帶電粒子的質量-能量-角度等多參數關聯測量新技術;裂變碎片特征、裂變源特性及從復合核到鞍點再到斷點的裂變反應動力學。
5.中等質量豐中子核瞬發伽瑪測量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全伽瑪徑跡追蹤和瞬發伽瑪射線多舉測量技術;遠離穩定線核的能級結構信息及其初始激發能、角動量與溫度等重要物理信息。
6.新型高效率快中子探測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氦-4與快中子彈性散射作用的發光機制及伽馬抑制技術;高氣壓氦-4對快中子的淬滅(Queching)技術;閃爍光轉換和傳輸技術;探測器發光效率影響因素;探測器波長遷移劑涂敷工藝。
7.射頻耦合腔橋式耦合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射頻波型轉換與功率均分方法;射頻諧振腔體耦合匹配與頻率調諧方法;射頻諧振腔體耦合區多電子倍增效應機理;高功率耦合射頻電擊穿現象。
8.高約束模的偏濾器脫靶運行及其相關物理問題(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脫靶產生機理、脫靶運行期間的輸運過程、以及脫靶對等離子體約束的影響;高約束模下偏濾器的脫靶運行方法。
9.液態金屬(合金)冷卻反應堆熱工流體特性(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E06下屬代碼)。
液態金屬(合金)冷卻堆堆芯熔化嚴重事故多相流傳熱傳質;液態金屬(合金)流動傳熱特性及化學活性度抑制技術;液態金屬(合金)與其他冷卻劑接觸流動傳熱特性;金屬納米流體的基礎物性和適用性。
10.超臨界二氧化碳核能系統熱工流體基礎科學問題(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E06下屬代碼)。
擬臨界區物性畸變的分子動力學機制;擬臨界區能量傳遞異化的物性誘導機制;超臨界二氧化碳能量傳遞及流動失穩的全域預測模型。
11.池式供熱堆前沿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 A05下屬代碼)。
小堆嚴重事故放射性釋放消除機制;氣液態流出物近“零”排放技術;小堆綜合應用中的關鍵技術。
12.深部砂巖鈾礦原地浸出與動態調控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E04下屬代碼)。
深部砂巖鈾礦浸出與溶質遷移規律;深部砂巖鈾礦浸出過程的多場耦合模擬;鈾儲層滲透性提升機理;鈾礦溶浸開采反演-預測模型;鈾礦浸出效率動態調控理論和優化方法。
13.FeCrAl基合金的塑性加工變形機制及抗輻照和高溫蠕變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A05、E01、E04或E05下屬代碼)。
FeCrAl基合金成分的團簇理論設計及高溫組織穩定性;FeCrAl基合金的塑性變形行為、晶界設計及強韌化協同作用的多尺度微觀機制;析出相及塑性變形對FeCrAl合金高溫蠕變行為的影響及作用機制;離子與中子輻照對FeCrAl合金脆化效應的影響及抗輻照機理。
14.低活化鋼輻照老化行為與機理先進模擬計算(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E01下屬代碼)。
聚變中子輻照損傷的大規模并行計算多尺度模擬技術;中子輻照條件下低活化鋼微結構演化大規模高精細模擬技術;輻照脆化行為與機理的多尺度建模及預測技術;低活化鋼中子輻照條件下微結構形成與演化機制及其對輻照脆化的影響。
15.失水事故下鋯合金包殼燃料元件關鍵特性(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E01下屬代碼)。
鋯合金包殼在失水事故下氧化行為、吸氫行為、相轉變特征、氧化層對堆芯流動換熱的影響規律、膜態沸騰特性;鋯合金包殼氧化動力學、吸氫、相轉換及最小沸騰溫度模型,耦合氧化與換熱之間的相互影響,驟冷機理分析方法;燃料元件失水事故下典型失效特征數值分析方法。
16.雙酰胺莢醚萃取性能與結構關系(申請代碼1選擇B06下屬代碼)。
不同結構莢醚及稀釋劑與萃取容量的關系;不同結構莢醚及稀釋劑對f族元素分離系數及機理;不同結構莢醚及稀釋劑的輻照穩定性;不同結構莢醚及稀釋劑與重點含磷萃取劑性能比較。
17.镎、锝與還原劑反應機理及相互影響(申請代碼1選擇 B06下屬代碼)。
镎、锝分析方法;镎、锝與還原劑氧化還原過程;镎、锝與還原劑反應相互影響。
18.高鹽份條件下低放廢水深度凈化機理與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B06下屬代碼)。
高鹽低濃90Sr、99Tc、137Cs、U、Np、Pu和Am化學形態;深度凈化的機理與方法。
19.脫硝機理及“紅油”形成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B06下屬代碼)。
過量還原劑下濃縮及脫硝機理;“紅油”形成及分解機理。
20.高放廢物處置庫的安全全過程系統分析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B06下屬代碼)。
高放廢物處置庫系統及主要部件的堅穩性;放射性核素在固化體、容器和周圍環境的遷移模型和參數。
21.放射性核素在包氣帶環境中遷移的非平衡吸附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B06下屬代碼)。
包氣帶放射性核素吸附/遷移動力學;包氣帶核素遷移關鍵參數替代方法;基于兩點吸附理論的包氣帶非平衡機理。
22.溫度層結條件下氣載污染物遷移擴散規律(申請代碼1選擇 A05或B06下屬代碼)。
不同層結條件下風洞模擬實驗研究方法;不同層結大氣條件下氣載放射性物質的遷移擴散規律。
23.核設施氣態流出物中钚納米氣溶膠監測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B06下屬代碼)。
钚納米氣溶膠的取樣方法;钚納米氣溶膠的特性;钚納米氣溶膠的監測方法。
24.钚的輻射損傷機理及促排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B06下屬代碼)。
钚輻射損傷分子生物學效應及輻射損傷分子機理;化學修飾或包覆方法促排機制和促排劑篩選。
25.水生生物種群水平的輻射影響(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B06下屬代碼)。
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對敏感水生動物的輻射影響;相應動物種群水平的輻射劑量率估算方法。
26.核工業超劑量限值受照人群健康效應與劑量評價(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B06下屬代碼)。
超劑量照射人員的健康調查技術與輻射效應;超劑量照射人員回顧性劑量重建技術與潛在危害評價。
27.六氟化鈾泄漏事故釋放行為和應急源項估算模型(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B06下屬代碼)。
不同事故情景下六氟化鈾及其水解產物在破口處的沉積機理;六氟化鈾在釋放過程中的化學行為;應急源項實時估算模型。
28.腸道菌群在核輻射損傷防護與救治中關鍵作用及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A05或B06下屬代碼)。
核輻射損傷導致腸道菌群改變在機體生物效應中的關鍵作用及其機制;核輻射損傷防護與救治的新技術。
29.基于中能質子束研發同位素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強流均勻分布質子束高效率傳輸技術、高功率固體靶等前沿問題;Sr-82、Ge-68等豐質子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工藝。
30.300-500MeV能區超導緊湊型回旋加速器前沿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 A05下屬代碼)。
300-500MeV能區超導緊湊型回旋加速器的超導磁體、高Q值射頻及高效率引出等前沿技術;300-500MeV能區超導緊湊型回旋加速器設計技術。
31.新型NCT(中子俘獲治療)藥物攝取機制及治療束品質表征(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NCT藥物在腫瘤組織的富集機制;NCT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和毒理(ADMET);NCT治療束在模體中的三維劑量分布。
32.高純鍺材料與探測器前沿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A05、E01、E02或E04的下屬代碼)。
超高純鍺晶體制備基礎;晶體深能級性質和不同雜質對晶體材料性能的影響;鍺晶體表面純化形成穩定表面態的機理。
33.強流豐中子核束的產生、加速和分離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A05下屬代碼)。
反應堆裂變核素的引出效率;高電荷重離子束流的高效加速技術;高純度高束流強度不穩定核素的分離方法。
四、申報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人條件。
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ǘ┫揄椧幎?。
1.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3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于200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含承擔科學儀器基礎研究??铐椖亢蛧抑卮罂蒲袃x器設備研制專項項目)、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1年的應急管理項目[特殊說明的除外;局(室)委托任務及軟課題研究項目除外]。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限項;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資助后,計入限項。
2.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項目。
(三)申請注意事項。
1.本聯合基金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18年3月16日至20日16時。
2.本聯合基金面向全國,公平競爭,提倡學科交叉和產學研用結合,擇優并重點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條件和研究實力的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在項目指南公布的研究方向內開展研究。
3.本聯合基金鼓勵聯合申報、優勢互補。每個研究方向下細分多個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相對獨立的,申請人可選擇其中任一內容提出申請;研究內容有關聯性的,鼓勵系統研究。本聯合基金鼓勵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員單位聯合申請項目。
對于合作申請的研究項目,應在申請書中明確合作各方的合作內容、主要分工等。
4.本聯合基金申請書采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項目申請不予受理。
?。?)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沒有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系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要求撰寫申請書。
?。?)申請書正文開頭應先說明申請本聯合基金中重點支持項目相應的研究方向名稱,如:[本申請針對1.“反應堆衰變熱的關鍵數據測量”撰寫],以便評審專家清楚了解申請人所針對的研究題目和內容。
?。?)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聯合基金項目”,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附注說明選擇“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申請代碼1必須按照本項目指南要求選擇,申請代碼2根據項目研究方向自主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
重點支持項目合作研究單位的數量不得超過2個?! ?br />
?。?)申請人應當按照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聯合基金相關的國家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報告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系。
?。?)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預算編報須知的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科教〔2016〕19號)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制說明》的要求,認真如實編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后,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下載并打印最終PDF版本申請書,向依托單位提交簽字后的紙質申請書原件以及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等附件。
?。?)申請人應保證紙質申請書與電子版內容一致。
?。?)申請項目獲得資助后,申請人及所在單位將收到簽訂“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協議書”的通知。申請人接到通知后,應當及時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基金辦公室聯系,在通知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協議書簽訂工作。
(10)申請人可以向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基金辦公室了解相關課題的需求背景和要求。
?。?1)資助項目在執行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發表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軟件、專利及獲獎、成果報道等,必須標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資助。
5.依托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并在規定時間內將申請材料報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具體要求如下:
?。?)應在規定的項目申請截止日期(2018年3月20日16時)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并統一報送經單位簽字蓋章后的紙質申請書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報送的紙質附件材料。
(2)提交電子申請書時,應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
(3)報送紙質申請材料時,還應包括本單位公函和申請項目清單,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本聯合基金納入集中接收申請范圍)。
?。?)可將紙質申請書直接送達或者郵寄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采用郵寄方式的,請在項目申請截止日期前(以發信郵戳日期為準)以快遞方式郵寄,以免延誤申請。
6.材料接收工作組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行政樓101房間,2018年3月16-20日在中德中心多功能廳集中辦公)。
郵 編:100085
聯系電話:010-62328591
7. 聯合資助雙方聯系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
郵 編:100085
聯系人:雷 蓉 王 巖
電 話:010-62328484,62327015
電子郵件:leirong@nsfc.gov.cn
wangyan@nsfc.gov.cn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基金辦公室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南三巷一號
郵 編:100822
聯系人:趙然 何慶鸞
電 話: 010-68555686,69359622
電子郵件:zhaoran@cnnc.com.cn
cxjj09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