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檢查項目,通過體檢,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提前對一些疾病進行防治。但是隨著體檢的普及,人們開始有了顧慮,擔心體檢中的放射檢查項目存在一定的放射危害。那么,定期體檢是否會影響到受檢者的身體健康呢?是否有必要接受放射檢查呢?本文將深入探討常規體檢中的放射檢查項目,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放射檢查。
CT檢查項目被認為是體檢項目中最具放射性爭議的檢查項目,那么CT檢查究竟會不會給人體造成危害呢?下面,讓我們來深入了解CT檢查項目。
CT平掃是體檢項目中十分常見的檢查項目,凡是被臨床懷疑有腦部腫瘤、腦血管畸形、肺部腫瘤及心腦血管病變等問題的受檢者,都會被臨床要求接受CT平掃檢查。從實際檢查情況來看,雖然CT檢查具有較高的密度分辨度,但很多病變情況還是無法單純在CT平掃中體現出來。換言之,單靠CT平掃檢查項目仍舊無法將病灶與周圍器官的密度差異完整且清晰地展示出來,CT平掃同樣無法向臨床展示病灶或腫瘤的大小及形態,因此在臨床檢查中,往往需要將CT平掃與增強掃描相結合。唯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臨床診斷結果的質量,進一步避免出現漏診、誤診等問題發生。
CT掃描檢查同樣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影像診斷技術,從專業角度分析,“CT值”是描述人體組織密度之間的一種差異值,人體中相同的組織結構一般具有相同的密度,如果人罹患上某種疾病導致腫瘤在組織中或附近生長時,腫瘤組織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出現相同或類似的密度,在這種情況下,臨床醫生可能無法第一時間發現患者出現的病變問題,檢查結果也很有可能會出現偏差,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臨床診斷。
因此,為了能夠盡快對受檢者的身體健康情況進行詳細檢查,就需要為受檢者實施增強版的CT掃描。通過增強CT掃描,臨床可以發現病變部位出現的強化現象,從而將病變部位與正常部位進行區分。有很多人不明白增強CT掃描所具有的醫學含義,甚至覺得這種檢查是多此一舉。但從臨床診斷層面來說,增強CT掃描才能夠幫助臨床明確患者的病因,發現病灶,讓病情得到積極的控制,同時也可以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全面、科學的醫學數據。
但是,我們在接受增強CT檢查時,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體質差異,所以有些患者掃描之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現象,比如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面色潮紅、打噴嚏等問題;有些人則可能會出現惡心頭暈、全身發熱等問題,甚至一些受檢者會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這種時候就需要接受針對性的治療干預,通過專業手段來減少檢查工作對患者機體的影響。
首先,筆者要明確一個觀點,就是CT檢查確實有輻射。正是因為擔心存在輻射,很多人在接受CT檢查時都表現得格外惶恐,擔心自己病灶沒有被檢查出來,反因CT檢查的輻射而影響身體健康。但同樣需要知道,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想要完全規避CT輻射幾乎不太可能。因為單從其檢查原理分析,就是要通過X光線照射的方式、成像深淺的程度來判斷、檢測患者患病部位的健康狀況。在X光線照射的過程中,肯定會有部分的光線被人體所吸收,而電離輻射將對人體中的細胞、體液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受檢者完全不必對CT體檢項目所帶來的輻射問題感到恐慌,CT輻射的影響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嚴重。雖然CT檢測的輻射作用確實會對酶的活性產生相應影響,并對細胞的結構造成損傷,可絕大多數人都是偶爾才會進行一次CT檢查,低頻率的CT檢查并不會對人體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這種程度的負面影響與疾病本身所帶來的傷害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受檢者不必投鼠忌器,只要根據醫生要求做好檢查前的準備工作即可。
除了CT檢查項目外,磁共振成像(MRI)技術也是現代醫學中十分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但是它的運行原理是依靠強大的磁場與無線電波,在整個檢查過程中都不會應用到X射線,因而并不會對患者產生任何輻射危害。患者在接受MRI項目前,只需要根據醫囑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即可。總而言之,CT掃描技術是臨床診治中一項十分常見的檢查技術,在對很多疾病進行診治時都離不開它的幫助,雖然它確實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輻射影響,但是這種輻射一般不會嚴重威脅身體健康,在對比了它的輻射影響與診斷成效后,筆者認為還是“功”大于“過”的,如果因為輻射而淘汰CT檢查項目,不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