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一道道美味佳肴擺上餐桌,在經過一番大快朵頤之后,你是否擔心鹽攝入量超標?
豆瓣魚、回鍋肉、魚香肉絲、麻婆豆腐……這些美味川菜,都少不了“郫縣豆瓣”壓陣。不過,雖然貴為“川菜之魂”,豆瓣醬卻是高鹽調味品,如果長期高鹽(鈉)飲食會對心臟和腎臟造成負擔,容易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疾病。
“瘦身”行動從郫縣豆瓣減鹽開始。最近,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下稱:省農科院加工所)研發出了豆瓣醬減鹽技術,這項國內原創性技術,可將豆瓣醬的食鹽含量從18%-20%降低至12%左右,減鹽幅度超過30%。豆瓣醬如何實現減鹽?減鹽豆瓣醬會成為未來的市場主流嗎?
看不見的微生物是減鹽突破口
“很香!”2月7日,節后上班第一天,省農科院加工所研究員李治華博士就鉆進實驗室里,打開豆瓣醬壇子一一查驗。
房內一角,擺放了20多個大大小小的陶制醬壇。“這些都是我們做實驗的豆瓣醬,含鹽量從10%—20%不等,按照現有相關標準減鹽豆瓣醬應該低于15%。”李治華揭開一口壇蓋,用勺子輕輕舀出半勺醬,顏色紅亮,辣香濃郁。
郫縣豆瓣被譽為“川菜之魂”,由蠶豆瓣和辣椒胚按比例混合發酵而成,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過去,由于缺少系統研究和技術手段較落后,豆瓣醬等傳統發酵制品普遍在高鹽環境下發酵。“鹽可以防止豆瓣醬腐敗變質,也可以參與風味的形成。”四川省郫縣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郫縣豆瓣研究所所長黃家全說。
重鹽飲食習慣造成鹽攝入量超標。有研究數據顯示,在過去40年間我國人均每日鹽攝入量在10克以上,每10萬名中國人中,就有180人死于鈉攝入過量。“根據國家標準,郫縣豆瓣的食鹽含量為15%-22%,但我們實際檢測的產品含鹽量多在18%以上,以每餐食用20克計算,食鹽的攝入量就達到4克左右,這還不包含攝入其它含鹽食品,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少于6克。”李治華說。
“整個產業對減鹽的技術需求很迫切。”黃家全坦言。
關鍵是找到技術突破口。經過近10年的探索,李治華和團隊在微生物菌種中找到了路徑。“傳統發酵其實是一個多菌種的發酵體系,正是乳酸、酵母等成百上千種微生物菌種的代謝作用,形成了郫縣豆瓣的獨特風味。”李治華說,過去豆瓣醬的基礎研究不夠,風味如何形成,哪些菌種在起作用都搞不清楚。
為此,他們采用高通量測序等生物技術,利用質譜儀和核磁共振進行代謝產物解析,找到了豆瓣醬中影響風味形成的功能菌種,并篩選出優良菌株,優化了發酵工藝。
“在豆瓣醬中使用功能菌劑,可以建立菌群優勢,抑制致病菌、腐敗菌的產生,還能調控風味的形成。比如含鹽量10%的減鹽豆瓣醬,主要就是乳酸菌在發揮作用。”李治華說。
近年來,省農科院加工所已經與一些郫縣豆瓣企業合作,運用功能微生物菌劑,實現減鹽目的。他們還發現,減鹽能提高發酵效率。“鹽分高了,會抑制酶的活性。減鹽后,發酵速度可以提升20%—30%,這意味著發酵時間有望從一年縮短至7個月左右。”黃家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