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核醫學放射防護要求》(GBZ 120-2020)于2021年5月1日實施,以及由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2021年4月出版的《碘-131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指南(2021版)》來進行簡要的理解說明。
(一)核素病房住院
因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全切術后患者的服用碘-131劑量一般都會高于400MBq,近距離輻射劑量較高,且在服碘之后的48~72小時之內的患者身體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碘-131,按照國家放射防護要求,患者須入住符合防護要求的隔離病房。
這樣不但可以減少服用碘-131患者對周圍人群的輻射以及排泄物的放射性污染,還便于醫生對患者服碘后可能的身體不適治療和心理焦慮的疏導。
(二)住院期間健康宣教
患者在隔離病房住院期間,需提供低碘營養餐,病房有專用的衛生間。
患者應按照病房醫護人員的指導飲水、多食用纖維素豐富的水果和蔬菜,便于保持胃腸道的良好通暢,并按照指導將個人生活垃圾、分泌物、排泄物排放要求。
(三)出院前個體化指導
患者住院2~10天需進行碘-131全身掃描和/或局部斷層顯像,顯像前盡可能洗澡后更換潔凈的衣服。
出院時病房醫務人員使用專用儀器對患者進行劑量當量率測量,并根據患者顯像時影像和測量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個體化指導。
(四)出院后健康宣教
根據標準和指南的要求,患者體內的碘-131放射性活度降至400MBq,或者離患者1米處的周圍劑量當量率小于25μSv/h時,已經符合出院或解除限制的要求。
患者出院后基本不受限制,但是,從輻射最優化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議性指導意見。
我們建議:出院后3周內,患者應盡量避免近距離長時間接觸孕婦和兒童、獨床就寢,避免在人員密集場所逗留時間過長,與家人接觸最好能夠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出院后要繼續限制社會活動,在滿足自我相對限制的基礎上可以自由活動的,比如在人流量較小的室外環境中鍛煉身體,錯過人流高峰時段外出購物,或者在和他人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一起曬曬太陽聊聊天......都是可以的。
(五)出院后日常生活
碘-131治療后患者2周內需低碘飲食,保持均衡、適量攝入營養物質,合理進食谷類食物、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多種多樣的食物,保障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脂肪、蛋白質等化合物的攝入。
堅持鍛煉,根據自身需求逐步采用有氧訓練,不僅可以加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還可以顯著改善焦慮、抑郁、疲勞感以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