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產能結構的調整,放射源替代技術的更新推進,企業關停轉,報廢或閑置放射源大量產生。浙江省生態環境部門及時將紹興柯橋恒鳴化纖有限公司設備更新替換的18枚Co-60廢舊放射源安全收貯,獲得企業的“點贊”。
歷史遺留放射源閑置面臨隱患
本次收源是浙江建立“企業主動申報、屬地督促落實、省級財政買單、省站組織送貯、違法舉報有獎”的廢舊放射源送貯閉環管理機制以來,第一次組織開展的收貯廢舊放射源專項活動。
據了解,紹興柯橋恒鳴化纖有限公司為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于2018年8月通過司法拍賣所得資產中的4套聚合裝置中,含有18套Co-60放射性液位計,公司于同年6月實行不停產交接。去年,公司提升生產線技術工藝,淘汰落后治污設備,通過技術革新替換聚酯車間的這批放射源。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對廢棄源來說,未及時送貯就是隱患。這些閑置的放射源,成為企業的一塊“心病”。
“我們對資產進行清查之后,發現有18枚放射源,而公司新投用的項目采用了不含放射源的鼓泡液位計,通過分批改造,在8月底完成這些放射源的拆除工作,并放置于儲源庫內待收貯。這個事情壓著對我們一直是個大麻煩,只要有地方去,我們花錢處理也愿意。”公司副總工程師周衛國介紹說,公司領導非常重視,聽說生態環境部門有免費收貯的機會,立即向紹興市生態環境局柯橋分局報告。
為做好收儲前輻射安全管控工作,紹興柯橋恒鳴化纖有限公司對儲源庫獨立設置,庫內庫外進出口均設置有監控攝像頭,儲源庫窗戶按照要求采用磚塊封堵,儲源庫門設置兩扇防盜門,并采用雙人雙鎖模式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加強安保巡查,公司保安每天定期對儲源庫外圍進行巡查,檢查門窗、監控 和庫房外墻等內容,防止偷盜行為,同時安排監控室對儲源庫監控進行24小時監控。
多方共舉促收貯解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柯橋區生態環境分局執法人員多次對企業開展指導幫扶,要求其按輻射管理要求制定崗位職責、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制度等多項制度,配備必要的相適應的防護用品和監測儀器,編制完善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相關臺賬。本著為企業解難題,深化拓展“三服務”活動,紹興市生態局、柯橋區生態環境分局在多次現場踏勘后,經向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輻射處匯報后,協請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處理廢舊放射源。
該批放射源包裝容器特殊,表面輻射劑量率較高,單個體積大,分解困難,如何確保安全上萬無一失?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積極協調、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專業技術人員制定科學合理收貯方案,采取可行技術路徑,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開展收貯。收貯人員抵達現場后,對每枚放射源進行了詳盡地核實、查驗、測量、記錄。這些放射源長度長,重量重,最長達2米,最重達600公斤,這都為現場監測、起吊、裝卸、運輸等安全管理增加了難度。
“運輸車和庫房入坑的廢源裝卸過程中,我們利用‘叉車+人工微調’的方法,把所有不規則的物品擺放整齊、平穩,避免運輸、存儲環節的事故風險。”浙江省輻射站放射源室副主任俞衛良介紹說。
經過多次指揮調整,叉車將一枚枚放射源穩穩的送至專業運輸車輛內,蓋上車門的瞬間,現場人員都松了一口氣。經過長達六七個小時的持續工作,18枚放射源終于安全運抵浙江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并裝卸入庫。
“為破解廢舊放射源送貯難題,我廳開展了‘廢源清零行動’專項行動,并全面實施‘免費送貯廢舊放射源’惠民政策,凡收貯至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的廢舊放射源均實施免費運輸和收貯。下一步,我廳將繼續落實廢舊放射源‘應收盡收’,排除全省廢舊放射源輻射安全隱患。”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輻射處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