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歸納了2021年國際、國內CT領域較有影響力的六件大事。
01 飛利浦推出光譜CT 7500
2021年5月19日,飛利浦推出新一代光譜CT 7500,并隨之在第四屆進博會上進行亞洲首發。這款CT能夠生成高質量的光譜圖像,改善疾病特征,致力于實現“一次性成功成像”,并已被證明減少了34%的診斷時間、25%的重復掃描和30%的隨訪掃描,而且劑量水平與傳統CT相同。
工作流程的優化是光譜CT 7500的一項重要改進。光譜CT 7500可以將光譜掃描擴展到所有患者類型,覆蓋兒科和肥胖患者;而且能將光譜模式用于所有臨床應用,包括心臟病學、腫瘤學、神經學和外傷。
光譜CT 7500的孔徑為80cm,配備了新型掃描床,掃描速度更快,1秒內即可完成胸部或頭部掃描。掃描床最大可承載體重為306千克。
RSNA 2021期間,飛利浦還將光譜CT 7500與搭載FlexArm支架的Azurion成像平臺結合展出。結合后的兩款系統實現了無縫高效的工作流程,一次手術可同時利用兩個系統的優勢,增加了手術成功率,并節約手術時間。
02 MRI和CT圖像融合取得進展
深度學習研究眼下大多集中在單圖像融合,很少將其用于多圖像分批處理。青島大學數據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多模態醫學圖像融合方法。它不僅可以彌補MRI、CT和SPECT圖像融合的不足,而且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多模態醫學圖像融合問題中實現批處理。該方法大大提高了MRI、CT和SPECT圖像融合效果和細節清晰度。這項研究成果發表于2021年6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Computing in Engineering雜志上。
從紅色標定框圈出的區域可以看出,融合結果清晰,邊緣清晰,對比度明顯,能夠反映圖像中的關鍵信息,有效去除虛影(virtual shadow)。而且融合圖像中包所含的信息已經覆蓋了CT和MRI、MRI和SPECT兩種多模態圖像中的大部分信息,可以有效補充單一MRI/CT/SPECT圖像信息的不足。
同時,文章中也指出,REL和STD方面稍遜一籌,說明融合過程會造成信息的丟失,如何學習模型參數、增加訓練數據的規模、提高訓練的準確率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03 國產CT高壓發生器廠商初露頭角
2021年6月底,奕瑞科技入股海瑋電子科技(上海)公司(以下簡稱“?,|電子”),使后者的注冊資本從4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861.5385萬元人民幣。海瑋電子成立于2017年,從事X射線高壓發生器(包括CT高壓發生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1年9月,國產CT高壓發生器廠商——蘇州博思得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思得”)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由國投招商和致道資本領投,博思得現有股東深創投追加投資,北極光、乾匯資本、蘇高新、順融資本等投資機構跟投,融資金額超億元,將用于博思得的研發中心建設、創新產品研發、新廠房建設等。
04 國產CT球管廠商獲新一輪融資
2021年7月12日,國產CT球管制造商麥默真空完成數億元人民幣融資,由達晨財智領投,夏爾巴投資、澤羽資本等新老投資機構跟投。融資主要用于新型靜態CT球管產品的開發,現有平臺產品的拓展等用途。此前,2018年底,麥墨真空已經獲得夏爾巴投資、納米維景的A輪投資;2020年再次完成B輪融資。融資主要用于完善產線、開拓市場。研發靜態CT的北京納米維景科技有限公司是麥默真空的股東之一。
2021年9月,另一家國產CT球管廠商——昆山醫源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山醫源”)也完成新一輪融資,由陽光融匯資本獨家投資。明峰醫療是昆山醫源的股東之一。
05 聯影醫療超高端CT獲批FDA
2021年8月11日,聯影醫療的超高端CT——uCT ATLAS獲批FDA。
這款產品在國內命名為“uCT 960+”,又稱“天河640”,已于2020年8月獲批NMPA。
uCT ATLAS是一款擁有創新AI技術的640層寬孔徑CT,其孔徑達82cm,工作臺最大可承受318kg重量;搭載了320排探測器,實現640層單圈掃描層數;具有16cmZ軸探測器覆蓋寬度,機架旋轉速度為0.25秒/圈。球管和探測器陣列一次旋轉,即可執行心臟或卒中成像,能夠保證急診室里更加順暢的工作流程。
此外,uCT ATLAS也是一款非常智能的設備,集成了uAI Vision 3D攝像頭和AI技術,用來支持患者工作流程、方便檢查安排并減少患者輻射劑量?;贏I算法的創新Cardio Capture技術將整個心臟的有效時間分辨率提高到25ms,從而能夠為高心率和心律失?;颊攉@取有價值的診斷圖像。
▲ 心臟掃描,清晰的冠狀動脈邊界
一名患有心律失常的58歲女性患者的遠端血管:HR 50-215bpm,640*0.5mm重建,0.25s轉速,100kV,CTDIvol 5.0mGy,1.13 mSv有效劑量。
06 西門子醫療光子計數CT獲批FDA
2021年9月30日,西門子醫療光子計數CT NAEOTOM Alpha獲批FDA。這款CT采用了新興的光子計數探測器技術,可以測量穿過患者身體的每個單獨的X射線光子。通過對每個單獨的X射線光子進行“計數”,獲得患者更多的詳細信息。與傳統CT相比,光子計數CT能夠以更低的輻射劑量提供更豐富的圖像內容。光子計數圖像具有更高的對比噪聲比,從而產生更高的分辨率,并能修正射線硬化等偽影。
▲ 生產過程中的傳感器插板
(圖源:西門子醫療官網)
▲ 新冠后(post-COVID)患者的肺部光子計數CT圖像。光子計數技術可以同時獲取并看到詳細結構(中圖)與功能信息(右圖)。左圖為常規CT圖像。(圖源:西門子醫療官網)
與此同時,GE、飛利浦、佳能、三星等國外廠商也在加速推進光子計數CT的開發。
國產廠商中,波影醫療在2021年春季CMEF期間宣布了在光子計數探測器領域的布局,其用于手術導航的天行術中CT,采用了自主研發的光子計數探測器。
另一家國產廠商幀觀德芯,其光子計數乳腺機、光子計數口內傳感器已在國內獲批上市。
東軟醫療、聯影醫療也分別在光子計數CT方面有開發計劃。
據Frost&Sullivan預測,全球一年要進行3.75億次CT檢查,且每年增長3%-4%。需求拉動增長,也推動著低端CT向中高端產品升級。光子計數探測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光譜成像等新技術驅動著CT領域的快速發展,搭載人工智能的CT具有增強癌癥檢測并提高工作效率等優勢,在未來3-5年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