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臨床質譜尚處在早期,近年來臨床質譜已經成為精準醫療下一大熱點。精確診斷是精準醫療的重要前提,作為生物樣本內小分子分析的金標準方法,質譜技術是精準診斷實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臨床檢驗技術重要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潤達醫療旗下ARP-6465MD三重四極桿質譜儀系統針對臨床檢驗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性能卓越且機型小巧,操作簡單、維護便捷,可檢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維生素、兒茶酚胺類、激素、膽汁酸譜、脂肪酸譜、血藥濃度監測等所有主流串聯質譜檢驗項目。
臨床質譜近300億大藍海 國產崛起進口替代提速
質譜儀屬于高端精密儀器,技術壁壘極高。與傳統檢測方法相比,質譜技術具有高靈敏度、高特異性、高準確度、線性范圍寬及高通量等優點, 質譜儀應用范圍極廣,從實驗室常規化學分析到生命科學、環境檢測、國土安全、醫學檢測、半導體檢測、新能源檢測等各個領域。
在臨床領域,質譜分析技術可以應用于臨床生化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檢驗及臨床分子生物診斷等多個方面,為提升醫學檢驗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相關調研,美國臨床質譜檢測占醫學檢測市場約15%,基于質譜技術開發出的臨床檢測項目已有數百項。我國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對比美國質譜檢測15%的市場占比,國內按照10%比例測算,預計潛在市場空間達276億元。目前國內質譜檢測在醫學檢測中的占比約為 1-2%,市場潛力巨大,且主要來自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維生素 D 檢測和微生物檢測等領域。
相關資料顯示,質譜儀應用廣泛,對應的儀器市場空間大,截至2020年,我國質譜儀市場規模約為142.2億元,近幾年復合增速遠超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臨床質譜發展僅十余年,仍然處于快速發展期,因此長期來看,國內臨床質譜檢測市場還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市場空間巨大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國內市場上,包括質譜儀在內的高端分析儀器仍被海外巨頭壟斷,對外依存度高。以質譜儀為例,2020年中國質譜儀進口金額為15.27億美元,占整個國內市場規模80%左右,假設按照質譜儀均價15萬美元(100萬人民幣左右)計算,對應10000臺以上的進口質譜儀可供國產替代,發展空間廣闊。
目前液相-三重四極桿質譜獲批的企業中,國外公司有賽默飛,安捷倫,島津,沃特世等,國內有譜育科技等,包括潤達醫療在內的國內企業在質譜檢測領域的重磅布局,有望加速推動國產替代的節奏。
自主品牌產品布局動作頻頻 打造平臺型企業縱深產業鏈
本次潤達榕嘉推出的新一代臨床質譜儀——ARP-6465MD三重四極桿質譜儀系統,為臨床精準檢驗領域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資料顯示,潤達榕嘉為潤達醫療旗下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專注于體外診斷(IVD)精準醫學檢測領域。目前自主產品還包括QLAB 智能裝配式核酸檢測室,核酸提取儀,科研誠信系統等。
事實上,作為致力于打造醫學檢驗服務的平臺型企業,潤達醫療正穩步推進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疊加柔性管理服務打造的綜合服務平臺業務,同時積極對平臺價值進行賦能,在IVD產品研發生產及醫療信息化等業務上發力,致力于構建醫學實驗室疾病檢驗診斷閉環生態體系。
尤其是在毛利率較高的工業產品板塊,近年來,潤達醫療不斷加大自產產品差異化研發布局和升級迭代。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已達8200多萬,目前自主品牌產品已覆蓋了糖化、質控、生化、化學發光、分子診斷、醫療信息化等各細分領域,自產產品收入穩步提升,2020年營收達到4.1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以來潤達醫療在自主產品業務端動作頻頻,工業板塊看點頗多。
2021年10月15日,潤達醫療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聯合共建兒科疾病國產體外診斷設備和試劑研發與應用的國家級示范基地,依托各自優勢資源,針對遺傳性疾病、感染和免疫性疾病以及腫瘤等多種兒科常見和重大疾病的精準診斷,共同開發相關的國產體外診斷設備、試劑和耗材,并開展相關的臨床應用研究。此外,潤達醫療還投資微巖醫學,建設中國“病原微生物天網實驗室”,進一步加碼精準診療,積極布局IVD前沿技術領域。
分析指出,在自有產品不斷豐富的同時,疊加公司的平臺市場優勢,潤達醫療部分產品已打通了“研發/生產/流通/服務”全產業鏈并實現高速增長。2017-2020 年潤達醫療自產產品年收入復合增速保持在 30%以上,2020年收入達4.14億元。
未來伴隨著進口替代的政策紅利浪潮推動,潤達醫療積極深化布局自主特色品牌產品,與公司打造的檢驗綜合服務平臺形成協同,有望進一步打開市場增量,加速向全產業鏈平臺型企業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