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檢查:聊聊關于喝水的那些事
患者到核醫學科進行PET/CT檢查時,醫護人員常常會反復強調“要多喝水”。大家雖然照著做了,可能卻并不明白為什么要喝水,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喝水、該怎么喝。有時,喝水方式“不對”還會影響檢查過程和結果。為了解答大家的疑問,幫助他們順利進行檢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喝水”的那些事。
一、為什么要喝水
喝水的主要目的,可以總結為兩點:其一,提高圖像質量,幫助醫師診斷;其二,加快放射性藥物排出,減少射線對人體的傷害。
1. 提高圖像質量:PET/CT檢查前,受檢者一般要禁食6-8小時,這時我們人體內的一些空腔臟器,比如胃、小腸、大腸等,會處于收縮的狀態,而在CT掃描中收縮、聚攏的胃壁、腸壁無法清楚地顯示,這會影響醫生的觀察和診斷。當患者喝了足夠的水,這些水就可以把胃和腸道“撐開”,使胃黏膜、腸黏膜顯示得更清楚。此外,PET/CT檢查主要使用一種叫做“氟18-氟代脫氧葡萄糖(簡稱18F-FDG)”的藥物。正常情況下,少量的18F-FDG可以被胃腸道黏膜吸收,我們稱之為“生理性攝取”;而更多的18F-FDG將會進入病灶組織中,我們稱之為“病理性攝取”。如果胃腸道有病灶,當胃腸道黏膜處于收縮、聚攏的狀態時,黏膜的生理性攝取無法和病灶的病理性攝取相區分,可能會影響醫生對病灶的判斷;喝水將胃腸道“撐開”后,黏膜的生理性攝取與病灶的攝取區別將會更明顯。2. 加快藥物排泄:18F-FDG通過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后,一部分藥物可以被病灶、心臟、腦、消化道等組織攝取,另一部分沒有被攝取的藥物主要經過腎臟、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多喝水、多排尿,可以促進未攝取的藥物排出體外,減少這部分藥物產生的射線對圖像的干擾。檢查后,多喝水、多排尿同樣可以促使人體內殘余的18F-FDG盡快排出體外,縮短藥物在體內滯留的時間,減少射線對人體的影響。
二、什么時候喝水
一般來說,喝水有三個關鍵的時間段:
1. 注射18F-FDG后至檢查開始前:注射藥物后,受檢者一般需安靜休息一個小時。這個時間段內,建議患者按正常的飲水速度,間斷地飲用500-1000毫升水(約等于1~2瓶礦泉水)。這些水一部分經腎臟形成尿液,促進未被攝取的18F-FDG排出;另一部分經胃進入腸道,使腸道充盈,顯像更清晰。
2. PET/CT檢查前:較快速地一次性飲用300-500毫升水,使胃充盈、顯像更清晰。水在胃中大概經過數分鐘到十幾分鐘就可以完全排空,如果喝得太早,到檢查時,水已經從胃中排到腸道中,就起不到充盈胃部的作用了。當然,喝水的量也要因人而異,如果感到惡心、反胃,說明水喝太多了,這時候就不要再勉強把水喝完,以免造成嘔吐。
3.PET/CT檢查后:多喝水、多排尿,使18F-FDG盡快排出體外。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上述的“喝水三部曲”。有的患者朋友因為食管或胃部的病變,或因為身體比較虛弱,不能喝太多水,這些患者應該提前告知醫師具體情況,讓醫師來選擇更合適的檢查流程。年紀較小的兒童也不宜喝太多水,避免造成嘔吐和誤吸。
對于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病變的患者,尿液中的18F-FDG會影響醫生對病灶的觀察。這時候,就需要在第一次PET/CT顯像后一到兩個小時內多喝水、多排尿,減少尿液中18F-FDG的含量,再進行延時PET/CT顯像,讓病灶顯示得更清晰。
三、喝什么水
這里說的喝水,指的是喝白開水或純凈水。有的受檢者誤以為“禁食6-8小時”就是指不吃飯、不吃菜,但他們可能會喝牛奶、喝湯、喝含糖飲料。這些液體經過消化道直接吸收或間接轉化后,都會形成“糖”進入體內,影響18F-FDG在人體內的攝取,干擾PET/CT檢查。如果大家不確定自己吃或喝的東西是否會影響檢查,一定要在檢查前咨詢醫生或護士,必要時更改檢查時間,以免影響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