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化療,現在還有一種比較新的治療癌癥的方法,那就是質子治療。原馬來西亞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李宗偉,查出早期鼻竇癌,就是因為采取了質子治療,讓他得已快速康復的。質子治療被譽為癌癥患者的福音,它能代替化療嗎?這是否意味著化療要過時了?接下來給大家具體科普一下,一起漲漲知識。
如何理解質子治療?其實,質子治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放療的一種,只是在傳統(tǒng)的放療上面升級了。質子進入人體內之后,在射程終點處會形成一個劑量峰,然后可覆蓋腫瘤。
與傳統(tǒng)的放療相比,質子治療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的放療雖然可以通過電離輻射,最終達到消滅癌細胞的目的,不過它難以分辨哪個是好細胞哪個是壞細胞,在吃過程中,患者體內正常的細胞也容易受到損傷,從而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但質子治療的方法,在沒有達到腫瘤前并不會釋放出太多的能量,這樣就可以避免前端的組織受到損傷,即便有受損,受損程度也不會太重。不僅如此,質子治療產生的副作用比較小,由于對于體內正常細胞的損傷較小,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降低癌癥次發(fā)腫瘤的風險。
質子治療能代替化療嗎?
既然質子治療效果明顯,是不是就能代替化療了?這樣還能大大增加癌癥的治愈率。其實并不是這樣,質子治療也并非一點缺點沒有,它需要長期的隨訪與觀察,而且對技術的要求也非常高,最佳照射劑量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這是從治療本身的角度上去說的,還有一點可能被大家忽視了,那就是采用質子治療需要的花費。李宗偉采用質子治療的方法,一共花了900多萬,計算按一個療程來算,也得要20-30萬左右。
另外,質子治療的方式也并非適用于所有的癌癥。對于已經發(fā)展到晚期,或者是血液系統(tǒng)出現腫瘤的,即便采用質子療法,可能也沒有很好的效果。對于頭頸部、腹腔等局限性腫瘤,則是適用的。
以上,就是質子治療腫瘤的一些介紹,與傳統(tǒng)的化療放療的方法相比,有優(yōu)勢,但也不是說就能代替化療了,要結合腫瘤的種類與患者的各方面情況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