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先進的PET成像技術而不僅僅是傳統的成像技術,可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預后。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將先進的PET技術作為前列腺癌復發患者治療過程的一部分,與單純使用傳統成像技術相比,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預后。
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溫希普癌癥研究所(Winship Cancer Institute)的一組研究人員說,傳統的成像技術,如CT或MRI,往往不能提供足夠的細節,讓醫生完全有信心建議前列腺切除術后進行放療。但是,使用18f -氟氯氯乙烯- pet /CT使醫療提供者更容易看到氨基酸運動的增加,這通常會影響他們的決定。
該團隊本月在《柳葉刀》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聯合首席研究員、Winship放射腫瘤學教授Ashesh B. Jani醫學博士說:“提供前列腺切除術后放療的決定很復雜,因為傳統成像可能會在治療計劃的最佳方法方面留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項研究發現,將使用18f -氟昔洛芬的先進PET成像技術集成到治療計劃過程中,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選擇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指導放射決策和計劃,并最終使患者的癌癥得到控制。”
該放射性藥物由Bracco的子公司Blue Earth開發,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準,用于根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懷疑前列腺癌復發的男性患者。
根據他們的研究,賈尼的團隊確定,接受18f氟昔洛芬治療的男性在三到四年后的癌癥控制率為75.5%。他們的結果超過了接受傳統影像學檢查的男性,3年和4年的控制率分別為63%和51.2%。
在2012年9月至2019年3月的這項EMPIRE-1研究中,該團隊招募了165名前列腺癌患者,這些患者在前列腺切除術后PSA水平可檢測到,但在常規成像中沒有發現。然后,這些人被隨機分配到兩個研究組之一——僅由常規成像指導的放射治療或由 18F-氟氯霉素增強的放射治療。
兩組看到類似的毒性,最常見的不良事件遲到尿頻或尿急(在37 81名患者的76年傳統成像組和31個個人寵物組)和急性腹瀉(出現在11傳統成像患者和17寵物病人)。
這些結果證實了研究人員對使用這種放射性藥物的效果的看法。
“我們想在這項研究中回答的問題是,18F-氟氯乙烯-PET 成像所告知的治療計劃效果是否對患者的生活產生了積極影響,”埃默里大學成像科學和核醫學和分子成像部門主任,放射學教授、FACR 醫學博士 David M. Schuster 說。 “EMPIRE-1 試驗讓我們能夠確定使用 18F-氟氯乙烯-PET 成像是否會更好地影響患者的預后,而重要的結果證實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