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技4月29日晚披露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52億元,同比減少5.27%;實現凈利潤2.71億元,同比增長164.04%;實現扣非凈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546.11%;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分配預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33元(含稅)。
中廣核技的前身是大連國際。2017年年初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公司的主營業務除原先經營的遠洋運輸、房地產開發、工程承包、遠洋漁業和進出口貿易等主營業務外,新增電子加速器制造、輻照加工服務、新材料、生態環境、醫療健康等核技術應用業務。2017年1月,公司的控股股東由“中國大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廣核核技術應用有限公司”。
從剛剛出爐的年報來看,中廣核技截至2020年底的總資產達到123.20億元,資產負債率47.92%;銷售利潤率4.40%,同比增加2.39個百分點。其中,加速器制造與輻照加工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3.74%,核環保業務在初創第一年即實現盈利,新材料業務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加7.30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中廣核技在2020年成功進入核環保、核醫學領域,并一步邁入國際先進水平。在核環保領域,中廣核技實現電子束治污技術規模化應用,制定首個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標準,通過并購四川國清源95%股權,完成由設備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變;全球最大的電子束處理印染廢水項目在江門冠華建成投產;首個電子束處理醫療污水項目在十堰西苑醫院投運;首個電子束處理抗生素菌渣示范工程在新疆伊犁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山東鄄城全球最大的電子束處理制藥廢水示范項目進入工程建設階段。
在核醫學領域,中廣核技與IBA攜手培育質子治療腫瘤系統裝備自主化、國產化能力,打造核醫療裝備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全面推進C-13示范項目并布局醫用同位素相關產業。
在加速器研發與制造業務方面,中廣核技位于蘇州的國內首個加速器智能制造基地正式開工建設。核環保業務平臺公司遷址成都溫江,形成東西部協調發展格局;完成4個輻照站、11臺加速器布點;蘇州太倉、湖北漢川、河北任丘、四川眉山、廣東東莞5個產業基地實現入駐并投產。另外,公司正式與四川綿陽市政府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核醫學產業基地正式落地。
據悉,2020年,中廣核技的加速器銷售創歷史新高,共簽訂83臺銷售合同,同比增長167.74%。僅用8天時間完成研發抗疫新材料,口罩熔噴PP專用料銷售超2萬噸。此外,中廣核技借助國家加大新基建投入機遇,新材料銷售增長到45.91萬噸;公司與21家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涵蓋各業務領域,加快市場開拓進程
在談及2021年經營計劃時,中廣核技方面表示,2021年,公司在加速器研發與制造領域,將重點開展加速器制造的系列化、標準化和智能化,滿足各類核技術應用市場需求;加大海外市場開發力度,力求海外加速器銷售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輻照加工服務領域,加快輻照站業務布局。核環保領域,在制藥企業廢水、化工企業廢水、垃圾滲濾液處理等方面加速核環保業務商業化應用。
在新材料領域,中廣核技將通過科技創新助力新產品的產業化,確保多個高毛利率的高新材料項目在年內落地。在醫療健康領域,完成質子治療腫瘤裝備、醫用同位素業務示范項目落地。穩步優化進出口貿易及其他(遠洋漁業、遠洋運輸、國際工程承包等)業務,加大國際工程承包市場開拓力度;加強遠洋運輸船舶運營管理,增加租金收入,提升經濟效益;國際貿易業務堅持市場開拓與風險管控并重,確保業務穩定。
中廣核技同步披露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2億元,同比增長52.99%;實現凈利潤2339.4萬元,同比增長137.62%;基本每股收益0.02元。
中廣核高新核材亮相寧波國際塑料橡膠工業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