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前,筆者瀏覽了日本所有主流媒體4月13日對向海洋傾倒核污水的報道。
日本是個科學技術極為發達的國家,媒體也保有相當程度的自由報道的權利。不過,不論是支持菅義偉內閣的決定,還是談福島漁民反對向海洋傾倒核污水,最后能否用科學態度處理問題,能否拿出一個讓人理解的方式來向日本國內外民眾做出解釋,這該是問題的關鍵。
日本有這樣的報道:
“(核污水)在處理后用海水沖淡,在放射性物質的濃度比法令標準更為充分稀薄后,傾倒到海洋中。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將親赴福島縣,向內堀雅雄知事等做出說明。”(《朝日新聞》2021年4月13日晚報,頭版)
美國拜登政府立即對日本的做法表示支持,認為日本傾倒福島核電站的相關污水一事可以理解。
從日本的報道、美國的反映來看,福島核電站存下的上千桶污染水,已經達到了向太平洋(3.540, -0.03, -0.84%)傾倒的安全標準。日本電視上也不斷播報福島核污染水無色無味。
這么安全、比日本法律禁止的放射性物質濃度要低很多很多,而且已經反復處理過的核污染水,為何不直接輸送到菅義偉首相等日常使用的飲用水水庫多摩湖,而是要排放到大海中?用海水或者湖水稀釋核污染水,作用該完全相同,如果沒有任何問題的話,日本政府所說的符合排放標準,是不是真的?
各種信息錯綜復雜,難辨真偽。
兩年后開始向大海傾倒
4月13日上午,菅義偉內閣召開了“廢爐、污染水、處理水對策關聯內閣大臣等會議”,在會上做出了向大海傾倒核污染水的決定。主要處理方法為:
1.選擇海洋方式,大約在兩年后開始傾倒;
2.在兩次處理之后,使用海水稀釋,達到標準后放流到海中;
3.一開始時少量放流,檢測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4.氚的全面放出量的上限為22萬億貝克勒爾,需定期重新審核。
第1~3步聽起來日本挺負責任的,第4點比較專業,搞不清楚22萬億貝克勒爾是個什么概念,但感覺總體來看不會非常嚴重?
地震是2011年3月14日發生的,如今過去了整整10年。這10年時間里,東京電力福島核電站經歷雨水的沖刷、各種滲漏,已有數不清的核污水從這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核電事故的廠址上,悄無聲息地流進了海里;但有些水,東電還是收集了的。
這種水包括部分因下雨而流入核反應堆后被嚴重污染的水,也有從地下涌上來流入到了核反應堆的水。這部分水有些污染程度不是很高,但有些則比法律規定的濃度高出了上萬倍。
福島民眾堅決不準許東京電力公司將這些水隨便傾倒到海里,東電便將這些水經過處理后,暫時存放在儲水罐中。如今每天自然生出核污水100噸左右,上千個儲水罐堆滿了東電的場地,再過兩年就無處可以建造罐子,無法存儲污染水了。
更重要的是,核反應堆最終要拆除,相關垃圾也需要有個臨時堆放的地方,目前地皮十分緊張。而每天100噸左右的核污水依舊會自然冒出來,最終總需要一個能夠處理的方式。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曾多次在演說中說:“核電站就是一個沒有設計廁所的高層建筑。”十年了,東電、菅義偉政府真的憋不住了。
這該是菅義偉內閣急吼吼地想從兩年后開始正式傾倒核污水的原因。
“完全能控制核”污染水與日本政府的安全
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兩年后,即2013年,日本申請主辦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當時奧組委及世界輿論非常擔心東電福島核電站的污染水處理問題。
曾經在美國留過學,但很少用英語和外國人交談的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在申奧的會場上回答外國官員對核污水的提問時,破天荒地說了一句英語:
“Let me assure you,the situation is under control.”(“我向你們保證,情況盡在掌握之中。”)
安倍說的其他日語外來語,或者日語,外國人聽不懂,但這兩句話極為深刻地打動了奧組委的心,給人的感覺是,日本已經完全控制了核污水問題。
那以后又過去了8年,今天菅義偉首相再談核污水時,說話說的非常專業:
“我們將氚的濃度稀釋到規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以后,才向海洋傾倒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我們的做法評價很高。”
菅談了氚,談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價,但沒有說碘、銫、鍶等等。沒說意味著不一定也符合日本國家的標準,問題可能還很嚴重。
日本政府說“完全控制”了核污水,說他們多么按法律規定辦事,說國際組織對他們的寬容,加上美國煞有其事地為日本造勢,讓國際輿論慢慢傾向于感覺日本核污水真的挺安全的。
如果真的這么安全,那不要傾倒到海里,直接存入日本的水庫不是更好嗎?這樣的話,東電公司與福島漁民簽訂的“絕不隨意將處理水傾倒到海洋中”的契約依舊有效,況且就一千罐水,以后一天也就100噸,放入東京水庫中,估計水庫連1厘米的高度都不會漲上來,這么簡單的應對之策,菅不會沒有想到。
日本的國際正義在哪里?
海洋和空氣一樣,是地球的公共資源。向海洋傾倒核污水,別的不說,至少該和日本周邊的國家,如中國、韓國、朝鮮、俄羅斯商量一下,但從日本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日本完全沒和周邊國家事先商量,單方面地決定傾倒核污水,嚴重違背了國家法的最基本的原則。
作為多次去福島采訪,而且多次采訪過日本核電站、核處理設施的記者,筆者衷心希望盡早解決東電福島核電站事故,建議讓中俄韓等國的技術專家進入核電站,共商解決方案。但日本最后沒有采納。一個合理的解釋是,日本不愿意與周邊國家互通核技術,尤其是核事故處理技術。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耽誤日本對核事故的處理,另一方面沒有把日本核事故的教訓變為人類的共同教訓。
更深層面的原因,估計和日本的核電、核武器技術有關。最近有日媒報道說,日本政府曾在看到美國奧巴馬政府在首先使用核武器方面表現出猶豫不決時,力勸奧巴馬保有先發制人的核武器使用權力。日本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受到過核打擊的國家,用這樣的態度去處理核武器問題,其在核電方面能否保有冷靜的處理態度,就更加難說了。
總而言之,離日本正式向海洋傾倒核污水,還有兩年時間。如果真的是安全水的話,建議日本先將水傾倒到自家的水庫中;如果真的核污染嚴重的話,日本該積極和國際社會合作,共同開發處理技術,而不是簡單地向海洋傾倒。
日本再為排放核污水入海開脫:否認有害、避談賠償
日本福島核廢水再次“意外泄漏”,核廢水處理為何這么難?
出動100多艘漁船 韓團體示威反對日核污水排海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