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在深圳舉辦2021年度媒體見面會暨高質量發展成果通報會。會上,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大亞灣核電”)、北京廣利核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廣利核公司”)、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新能源”)、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技”)的代表,向社會披露了一年來的生產經營、安全管理、科技創新、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情況。
此次會議做好了嚴格的防疫措施,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40余家媒體參加了會議,并同步在新華網客戶端直播,共吸引了49.4萬人次觀看。年度媒體發布活動是中廣核對社會公開安全發展的重要平臺,今年已經是連續第8年舉辦。
為4200萬件防疫物資提供免費快速輻照滅菌服務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廣核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指示精神,為抗疫貢獻技術力量。中廣核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楊新春介紹,中廣核技在疫情最嚴峻時 “臨危受命”,發揮電子束輻照技術優勢,助力工信部出臺《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輻射滅菌應急規范(臨時)》,累計為4200萬件防疫物資提供免費輻照滅菌服務,相比于需要7至14天解析期的化學熏蒸,電子束輻照滅菌效率高、無殘留、立等可取、滅完即用,從而大大加快了防疫物資生產進程。中廣核技還在疫情初期,以戰時狀態轉產口罩熔噴PP專用料超2萬噸,有效彌補了國內防疫物資市場缺口。
楊新春表示,2020年,中廣核技緊密圍繞“A+”發展戰略,沿著“更美麗、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向,推動了一批高端核技術應用領域的標志性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在核環保領域,中廣核技與清華大學核研院合作研發的電子束治污技術,在工業廢水、醫療廢水、抗生素菌渣、制藥廢水、垃圾滲濾液治理等領域實現多個示范項目落地。
▲位于廣東江門的全球最大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項目
2020年6月5日,全球最大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項目在廣東江門建成投運,該項目實現7臺電子加速器聯機運行,日處理廢水量達3萬噸,標志著我國自主創新的電子束治污技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并邁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11月19日,我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醫療廢水示范項目在湖北省十堰市西苑醫院正式投產。該項目能夠有效滅殺醫院醫療廢水廢物中的致病菌和病毒,日處理廢水最可達400噸。
同時,位于新疆伊寧的我國首個電子束無害化處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項目即將投入運行,該項目不僅能有效去除抗生素殘留,且能保留抗生素菌渣中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物質,實現廢物資源化再利用。此外,中廣核技與山東菏澤簽訂協議,將在當地建設全球最大的8臺電子加速器聯機處理制藥廢水單體項目,日處理制藥廢水達4萬噸,能夠有效去除制藥廢水中各種細胞毒性物質。
除了消毒滅菌和污染治理,電子束輻照技術同時還能運用于食品保鮮。2020年,中廣核技以科技助力決勝脫貧攻堅,牽頭建設的我國首個農產品原產地電子束輻照保鮮示范中心于10月29日在廣西百色啟動運行。作為中廣核科技產業扶貧重大項目,能夠為百色周邊200公里范圍的農戶提供農產品電子束輻照保鮮服務,有效延長農產品保鮮期,實現錯峰銷售,使農戶增收。
日本再為排放核污水入海開脫:否認有害、避談賠償
日本福島核廢水再次“意外泄漏”,核廢水處理為何這么難?
出動100多艘漁船 韓團體示威反對日核污水排海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