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俄羅斯南部,青銅時代的牧民顯然所見的距離比以前想象的要短。人們認為,印歐語系可能起源于該地區,這些發現提出了有關技術和農業創新如何傳播到歐洲的新問題。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巴塞爾大學的參與下發表了有關該主題的論文。
在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900年-公元前1000年),牧民及其家人穿過高加索和草原的山坡向北移動,將羊,山羊和牛帶走。據了解,將印歐語言和諸如馬車,家用馬匹和金屬武器等技術創新帶到歐洲的印德團體可能起源于該地區。
到目前為止,專家們認為技術的轉移是基于這些流動牧民社區的長距離遷移和貿易往來,并且這種流動性將中東與歐洲連接起來。在巴塞爾大學的參與下,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現在質疑這些社區是否確實在如此長的距離上旅行。他們在Plos One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
營養表明行動不便
研究人員重建了青銅時代牧民的飲食,以得出有關其遷徙的結論。他們的分析是基于高加索高原和與北部接壤的草原上的土墩和平坦的墓地的遺骸。該研究的作者庫爾特·阿爾特教授,巴塞爾大學的客座教授和克雷姆斯的多瑙河私立大學教授說:“這些人體骨骼和牙齒是考古寶藏。” “它們是基本的資源,可用于加深對經濟戰略,與之相關的流動性模式和社會分化的認識。”
研究小組分析了來自八個地點的150人骨骼遺骸中骨膠原中碳和氮的同位素組成。該發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至500年左右。此外,科學家將該數據與50只動物的骨膠原中的同位素比率以及當時的當地植被進行了比較。骨膠原中的同位素比反映了人食用的主要食物中的同位素比。
事實證明,這些人群的飲食主要基于發現其遺體的景觀中的食物。該研究的合著者,巴塞爾大學環境科學系的桑德拉·皮克勒(Sandra Pichler)解釋說:“這些群落顯然保留在各自的生態區域內,沒有在草原,森林草原或更高地區之間切換。根據同位素分析,肉,奶和奶制品構成了這些人基本飲食的很大一部分,但它們也得到了野生植物的補充。直到青銅時代的結束,他們的飲食才開始更多地以種植谷物為基礎,小米大概是這方面的主要農作物。
口口相傳的技術轉移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高加索人社區流動性不強,沒有進行大規模移民,這表明公元前4世紀和3世紀的革命性技術創新,例如馬車或金屬武器,是以其他方式傳播的。”
如果當時的牧民社區之間的距離較近,那么本來可以將技術從一組轉移到另一組,從而將金屬武器的知識,青銅的加工以及馬的口口相傳帶入歐洲。
種子植物的輻射可能是觸發晚古生代冰期直接原因
原位測量量子液體中同位素雜質濃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