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北京舉行的儀式上,工作人員從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原型機的再入艙中檢索了太空實驗。(蘇東/中國日報)
中國的航天器以部署宇航員,研究地球和傳輸信號等事物而聞名,但也有一些航天器執行的任務既不為人們所熟知,也不是通常歸因于太空探索。這樣的任務之一是幫助提高乳制品的質量。
通過天基育種計劃已經創造出至少五種草料,以產生有益的突變。周末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的有關飼草空間育種的學術研討會說,由中國研究人員創建的該計劃的結果已被政府批準用于全國或省級種植。 。
與天然或常規養殖的牧草相比,這些太空開發的牧草具有更高的蛋白質含量,更高的年產量,更短的生長期以及對疾病和害蟲的更強抵抗力,從而使牛農能夠以更好的飼料喂養奶牛。
因此,專家們在會議上說,隨著產量的增加,其乳制品的質量將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并補充說,養豬或養羊的人還將受益于使用空間育種的草。
天基突變??育種是指在航天過程中將種子暴露于微重力,真空和宇宙輻射等作用力,然后將它們送回地球以進行進一步觀察和種植的過程。
研究人員觀察并檢查了從空間育種種子中生長出的幾代植物,并研究了它們的突變-有些是陽性的,是理想的,而另一些則是陰性的。具有正突變的那些將被保留和分析,并且在獲得認證和批準后,將被引入農民。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牧業與藥物科學研究院首席牧草研究員楊紅山說,大多數用于種植重要飼料作物的苜蓿種子現在都是進口的,因為外國種子通常要好于國內種子。他說,但是天基突變育種的應用對提高中國苜蓿種子的質量非常有幫助。
中國于1987年進行了首次太空育種實驗,使用衛星將種子運送到太空。
1992年,研究人員在該國的第14顆可恢復衛星上投放了草料種子。據中國高等研究院常務副理事長梁曉紅介紹,自那時以來,已有超過100種草料種子和幼苗隨30多艘中國飛船一起旅行,其中包括神舟十號和十一號載人飛船以及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 -技術工業化協會,一個總部位于北京的學會。
他說,最近一次涉及飼草的太空繁殖實驗是利用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器原型的重入模塊完成的,該原型機于5月5日發射,并在三天后返回地球。模塊中放置了20種草種子。
梁說,除草料外,空間育種還幫助中國生產了200多種已被批準用于大規模種植的新型突變植物,從谷物到蔬菜和水果。
該協會的研究人員趙暉研究了天基突變育種,他說,與基于地面的實驗相比,空間育種可以更快,更方便地產生突變體,并且可以帶來一些理想的特性,而這些特性很難通過其他方式引入。他說,太空育種的許多農作物,例如小麥和西紅柿,在國內市場上已有很長時間了。
宇宙葡萄藤—將葡萄藤送入太空以助葡萄酒行業在氣候變化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