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民以食為天。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當前疫情疊加接連爆發的蝗災、極端天氣等災害,國際糧食供應進入到了一個相對脆弱的階段。我國農業發展的一項主要宗旨就是糧食自主,谷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保證人民吃飽飯是沒有問題的。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據統計,中國人每年餐桌上浪費的糧食,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人們在餐桌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等饑餓來臨,我們才去反思自己的懶惰和浪費,那時就太晚了。節約糧食,是每一個人能為國家、為世界盡的一份力。
倉廩實、天下安。今天,我們正式發出倡議:每個中核人立即行動起來,做到“光盤”“空碗”,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中國擁有全球近20%的人口,卻只有占全球9%的耕地面積,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要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科技力量的注入。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的農業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在農作物生產中使用核技術。
談起核技術,我們容易想起醫療物資的輻照滅菌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的作用,日常生活里也會接觸到醫院的CT檢查、地鐵的安檢儀等。但是核技術和糧食安全的關系其實也非常密切。
核技術是改善農業實踐最具創新性的方法之一,依靠同位素和輻射技術能夠維護水土資源,增加作物產量,應對病蟲害,擴大畜牧生產,還能保障食品安全。
宇宙葡萄藤—將葡萄藤送入太空以助葡萄酒行業在氣候變化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