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前景廣闊
核技術應用是利用同位素和電離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效應,來進行應用研究與開發的技術。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指出,核能是核領域的重工業,核技術則應該是核領域的輕工業。核技術應用,具體來講就是利用核的一些反應或效應,以反應堆、加速器、輻射源等作為工具,開展一些相關的工作。核技術具有獨特的特點,具有選擇性、高靈敏度,在工業、農業、科技等方面有很大的用途。
正如萬鋼所言,核技術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指出,同位素與輻射技術就應用的廣度而言,只有現代電子學和信息技術能與之相提并論。核技術應用作為橫斷技術,與國民經濟制造業領域多個細分行業有交集,通過與其他產業交叉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發展,可創造巨大的產業空間。
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個領域與核技術應用產業密切相關。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為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預計在“十三五”期間,相關支持政策將延續。
核技術應用產業化在我國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據美國核科學顧問委員會專家評估報告《國家同位素未來需求》介紹,早在2009年美國同位素與輻射技術的產值就達到了6000億美元,占其當年GDP的比例為3%左右。而根據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統計,2010年中國核技術應用年產值約為1000億元,僅占當年GDP的0.3%。
“去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超過60多萬億元,按美國占GDP比例計算,核技術應用產業在中國的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但國內目前核技術市場僅幾千億元,增長空間巨大。”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李寧指出,國內核電領域相對而言發展較快,但實際上非核動力技術應用市場遠遠要大于核動力市場。目前國內非核動力技術發展還處在追趕階段,在醫學健康診療、環保“三廢”處理、農業育種等眾多細分領域,非核動力技術都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核能技術已經成為中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技術之一,在國家力推“核電出海”和國內核電建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與其密切相關的核技術應用將隨著對核技術認知的不斷提升,逐步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更多領域,迎來跨越式發展。
邁向高端市場
西南證券指出,國內的核技術應用行業目前尚處于第一階梯。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階段的差距,國內在檢驗檢疫標準、建筑標準、安全意識等方面還沒跟上;國外行業的整合已經比較有序,國內行業整合還不夠充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各項政策法規的完善提升,未來行業向更高臺階發展是趨勢,包括開拓新的核技術應用領域以及在高端市場上實現國產化進口替代。
國內核技術行業公司積極借助資本市場,加快行業整合和自身發展。以中廣核為例,3月6日晚,大連國際發布重組報告書(草案),擬以8.77元/股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中廣核核技術公司等交易對方持有的7家公司股權,交易合計42億元。同時,大連國際擬以10.46元/股向中廣核核技術、國合集團等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28億元。交易完成后,中廣核核技術及其一致行動人對上市公司的持股占比為61.08%,中廣核集團將成為大連國際實際控制人。
作為行業龍頭,近幾年來,中廣核技術通過并購加快了行業整合的步伐。據了解,中廣核核技術的主要業務為對核技術產業應用領域進行股權投資。此次大連國際收購的7家公司中,除了深圳沃爾為中廣核核技術和沃爾核材共同出資設立外,其余6家公司均為中廣核在2013年以后收購的民企資產。
成為中廣核集團A股市場唯一上市平臺,大連國際也將借助資本市場加快在核技術應用方面的擴張步伐。大連國際指出,本次配套融資募投項目除補充流動資金外,主要投資于改性高分子材料行業,具體為電線電纜料和工程塑料兩個領域。這兩個領域的共同特點是市場規模大,生產廠商多,行業集中度低,行業亟待整合。通過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標的公司能夠有效提升市場份額。
以本次募投項目之一的高性能尼龍料、聚碳酸酯料和LFT料項目為例,國內改性塑料企業起步晚,技術水平落后,改性所用基材大多以通用塑料為主,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競爭激烈,高端改性工程塑料的產量較低,大量依賴從國外進口,出現了結構性產能不平衡狀態。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化升級,推動高性能材料需求擴大和進口替代趨勢的加速。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公司在市場競爭和產業整合中勝出,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抓住市場機遇,同時也為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國產化進程做出貢獻。
大連國際還指出,從全球范圍看,核技術應用產業正進入產品升級、股權并購的活躍期,相關領域的產能合作和戰略并購充滿機會。目前,中國廣核集團實施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戰略成效顯著,在英國、羅馬尼亞等海外核電項目和馬來西亞清潔能源項目取得實質性突破。上市公司有望借助中國廣核集團影響力,充分發揮自身的混合所有制優勢,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積極布局國際市場。
拓展應用領域
據了解,目前國內核技術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以輻照交聯電纜為代表的材料改性行業。圍繞此行業有電子加速器制造、改性高新材料、輻照加工服務等高附加值、高技術細分業務單元。此外,醫學領域的核技術診斷、輻射治療與消毒滅菌,環境保護領域的“三廢”處理,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檢測與分析,農業領域的輻射育種與防治病蟲害,以及科研、資源勘探、公共安全等領域,核技術應用也在快速發展。
國內核技術應用企業在鞏固現有業務的基礎上也在積極向新的應用領域拓展。以中廣核技術公司為例,公司的業務分為五個板塊:加速器制造、高新材料、輻照加工、核醫學以及核儀器儀表。其中,加速器制造是技術壁壘最高、最核心的板塊,公司的基本戰略思路是以自身在加速器領域的地位為基礎,在下游加速器的應用領域做大做強,同時開辟“三廢”處理、輪胎預硫化、輻照固化等新的應用領域。
以“三廢”處理中的污水處理為例,根據環保部測算,未來污水處理改造新建投資將達到1326億元,年運營費用656億元,這將為電子加速器的應用提供廣闊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核技術應用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臺階式特點,每當核技術在一個新的產業領域的應用成功實現產業化,核技術產業就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臺階。目前國內核技術應用主要是在輻射化工(材料改性)領域上實現了產業化發展,未來隨著醫學、環保、印刷、輪胎等新領域的核技術應用逐步成熟,核技術產業將進入更廣闊的發展領域。以高分子材料為例,中國是高分子材料生產和消費大國,2013年高分子材料年消費量達5000萬噸,其中高聚物材料產量為3000萬噸,并且仍在快速增長,預計到2018年,年消費量將增至近8500萬噸,形成規模達8000多億元的市場空間。
核技術應用步伐加快
核技術在醫學、工業、農業、環保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在巨大的應用前景和市場潛力面前,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等企業均加快了核技術應用步伐。
應用領域廣泛
核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放射診斷與放射治療。以核技術應用最為先進的美國為例,美國政府規定,設有200張病床以上的醫院必須設有核醫療設施。美國現已有7000多家用放射性藥物的醫院,每年接收放射性藥物診斷或治療的病人2000萬人次。根據美國核管會的估計,美國每年在約700萬-1300萬診斷程序和55萬-65萬治療程序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此外,美國每年進行約1億次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實驗室試驗,國立衛生研究所進行的試驗中80%以上都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美國有10多個核醫學中心和基地,擁有40家工廠生產放射性藥物,其中有10家使用加速器生產。全球100多種放射性藥物中,美國年消耗量約占世界年產量的1/3。
在工業領域,核技術可用于各種料液濃度的在線檢測和控制,也可通過密度而間接測定出料液中某種成分的含量以及兩種物料的本比等。“比如設備焊接完成需要檢測焊接質量,可用X光檢查,也可以用中子來檢查。中子的穿透力更強,可以檢測到更豐富的信息。這在機械行業、裝備制造領域使用廣泛。在醫療領域,把同位素藥物注入人體后,可以測得相關圖像,檢測身體病變情況。”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稱。
核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也十分廣泛。輻射誘變育種技術是核技術農業應用的主要領域,國內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展同位素與輻射技術應用于作物育種、土壤肥料、病蟲害防治、畜牧、水產和農業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研究。植物輻射誘變育種是中國核農學領域的一項重要成就。國內植物輻射誘變育成新品種800個,占世界輻射誘變育成品種的26.85%,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除了在醫學、工業和農業上的廣泛應用,核技術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以環境保護為例,輻照技術是“三廢”處理的有力手段。發電廠和供熱鍋爐排入大氣的二氧化硫是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待排放的煙道氣中噴入氨水并進行電子束輻照,脫二氧化硫率可達95%,且其副產品可做化肥。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電子束輻照煙氣還可以達到減排二氧化碳的效果。對污水進行輻照處理可以消毒,同時清除聚合物雜質,降低有機氯含量。輻射技術還可用于處理活性污泥和醫院廢物。此外,核分析技術在環境檢測評價中也有重要應用。
加快核技術產業化應用
在廣闊的前景面前,核技術應用的步伐也在加快。近日,國防科工局發布《2016年國防科工局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在產業發展方面,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動軍工技術轉移轉化,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推進軍民融合集成電路制造工程,加快核技術應用,加強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和成果應用,推動軍工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加強國際合作推動軍工“走出去”。這也是國防科工局繼2015年后再次明確提出“加快核技術應用”。
在核技術具體應用領域,相關公司也加快了核技術應用的步伐。3月22日,神華集團與中核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神華集團與中核集團將在鈾、煤、頁巖氣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核技術應用、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在醫療領域,質子和重離子治療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醫療發展特別是腫瘤治療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中國僅有兩家質子治療中心,市場缺口巨大。而在一套質子重離子系統中,最核心也是最難掌握的設備當屬直線加速器。國內目前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僅有中廣核核技術集團控股的中科海維技術有限公司。據保守估計,中科海維在質子重離子治療中心的設備供給市場中將占據30%的份額。
中核集團核技術應用產業主要包括核醫學、工業用放射源、輻照站等,未來核技術應用還將在材料改性、農業與環境、測量技術、公眾安全、核醫學等領域有更大發展。在醫用同位素方面,即核醫學藥物領域,中核集團占全國市場規模70%以上,生產的碳13、碳14呼吸檢測,碘125籽源,碘131甲亢、甲癌治療藥物,鍶89骨癌陣痛等藥物的應用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在放射性同位素技術應用方面,新三板公司原子高科擁有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產品覆蓋面最廣的放射性同位素綜合性研制、生產基地。作為國內同位素技術的龍頭企業,原子高科所研制的放射性藥物主要為癌癥的早期診斷以及甲狀腺、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檢查方面提供服務。
超過2500萬英鎊投資于威爾士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診斷設備
美國能源部將提供 200 萬美元用于加速評估用于臨床前和臨床醫學試驗的新型醫學相關同位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