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利用電子束治污技術處理工業廢水的嘗試在浙江金華項目上是小試牛刀,那么冠華針織廠項目的正式投入運營,則意味著該項“高大上”的技術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盡管這兩個相隔千里的項目在數年內先后啟動,但實際上卻跨越了諸多技術難點。
此外,江門的設備自動化集成程度更高,這也是電子束治污技術處理工業廢水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的重要前提。“在冠華針織廠項目中,我們采用了大量的自動化控制和遠程管理等手段,7臺電子加速器可以根據印染廢水的水質和水量的變化,自動進行合理分配和靈活調節,完全達到了一個商業化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條件和水平。”何仕均說。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電子束治污技術處理工業廢水的建設成本及運營成本均低于傳統方式,這也是這項技術的一個大優勢:以冠華針織廠項目為例,其項目建設成本大約1500元/日/噸廢水,運行成本僅為1度電/噸水。
展望未來,電子束除了應用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外,在其他領域也具備廣闊前景。公開資料顯示,電子束還可應用于特殊有害物質(如抗生素廢水、菌渣、醫療廢水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此外,也可應用于電線電纜、熱縮材料、發泡材料、輻射固化、輪胎預硫化等環境治理領域,在醫學診療、安全檢測、工業CT等方面也可發揮重要作用。
日本再為排放核污水入海開脫:否認有害、避談賠償
日本福島核廢水再次“意外泄漏”,核廢水處理為何這么難?
出動100多艘漁船 韓團體示威反對日核污水排海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