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高能繆子散射物理研討會”在廣東省惠州市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孫志宇研究員在開幕式上致辭。趙光達、詹文龍、張肇西、馬余剛、趙紅衛、鄒冰松等多位院士以及來自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的50余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參會。與會代表圍繞高能繆子束物理的前沿進展與發展趨勢,從理論探索與實驗設計等角度展開深入交流和討論。
本次會議圍繞“高能繆子束物理”主題安排了多個邀請報告。近代物理所申國棟副研究員介紹了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的工程進展;徐宇博士介紹了基于HIAF-HIRIBL的高能繆子束流的能量和流強情況;華中師范大學計晨教授詳述了原子光譜學與輕子散射在核子及原子核結構高精度研究中的最新進展;密歇根州立大學謝可平博士展望了高能繆子研究在標準模型精確檢驗與新物理探索等方面的巨大潛力;中山大學韓成成教授介進一步介紹了繆子在檢驗味道依賴的B-L模型、類軸子及最小超對稱等新物理模型方面的獨特價值。這些報告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視角。
圖1:專題報告現場
基于HIAF可提供的高能繆子束流,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多個新型的實驗方案,涵蓋了標準模型精確測量和新物理尋找等多個重要研究領域。北京大學李強教授報告了繆子電子散射實驗(PKMu);上海交通大學李亮教授介紹了基于先進繆子源的暗物質研究實驗(DREAMuS);華中師范大學尹航教授分享了低能繆子-核子散射實驗(LUNE)的相關情況;利物浦大學張策博士提出了中國負繆子反常磁矩實驗(CANTON-μ)的設想方案。這些實驗方案的分享,引發了線上線下與會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
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有助于推動和加強國內外學者在高能繆子物理前沿與實驗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相關研究的國際影響力,為未來依托HIAF的GeV繆子源開展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