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型反應堆(SMR)開發熱潮持續升溫,各國正競相推進這一能源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目前全球已提出并正在開發約70種SMR設計方案,其中俄羅斯和中國已率先實現SMR商業化并投入運營。俄羅斯以17座、中國以10座SMR領跑全球,兩國與美國合計有20座SMR處于建設階段。預計從2030年代初開始,加拿大、法國、英國、瑞典和丹麥等國也將陸續實現SMR商業化,屆時全球商業化SMR總數有望增至約17座。
韓國正重點推進i-SMR商業化,計劃于2035年實現這一目標。然而,科學界指出,盡管SMR技術備受關注,但其開發仍處于驗證階段,尚未完全成熟。近年來,韓國國內企業與美國、歐洲等國企業紛紛尋求合作機會,以進入全球市場,并呼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核能行業敦促國會通過“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特別法”,以推動產業發展。但李在明總統近期對新建核電站持消極態度,他在紀念就職百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建造核電站耗時過長,且SMR技術尚未成熟,當前需要大量電力支持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發展,而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能更快提供電力。”
盡管如此,全球SMR市場仍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今年6月,TerraPower獲得美國半導體公司英偉達旗下N Ventures的投資,完成6.5億美元融資。此前,Open 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也曾投資SMR開發商Oklo。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全球SMR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60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71.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