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核電廠維修規則工作組(以下簡稱維修規則工作組)第十一次工作組會議在大連召開。來自各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中國核安全與環境文化促進會、中核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集團、中廣核集團及各下屬核電廠營運單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等47家單位的120余位代表參加活動。
會議聽取了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關于核電廠維修規則體系調研情況以及若干技術問題的匯報,與會代表圍繞維修規則建立和實施中的共性技術問題及處理建議展開研討。會議明確,在維修規則工作組后續工作中,各有關單位應深刻認識維修規則對核安全監管體系完善與核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其在查找和改進核電廠安全薄弱環節、改進核電廠維修有效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聚焦風險重要的構筑物、系統和設備,通過改進維修活動的有效性,使其在各種運行工況和事故工況下,有效執行預定安全功能,減少挑戰核電廠安全的瞬態次數,保證核電廠運行安全。
會議要求,各營運單位維修規則專家組應定期召開會議,審查維修規則各環節技術評價的合理性,維持體系的有效運作,并與法規要求相符合。營運單位應保證維修規則組織機構的穩定性,重點保障維修規則專家組組長和協調員等關鍵崗位的人員配置與工作延續性。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先后多次組織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工作研討會,提出要持續鞏固和完善風險指引型技術基礎,深化風險指引型監管工具使用,推進風險指引、基于性能的維修規則相關工作。本次會議的召開,對積極推進維修規則相關工作、提高風險指引型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