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承辦、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協辦的先進堆試驗臺架應用經驗交流會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順利召開。來自國內核能領域的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先進堆試驗臺架的建設、應用與共享機制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會議同期,還安排與會代表參觀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龍茂雄、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院長王為分別致辭。龍茂雄表示,全球核電復興背景下,先進堆臺架設施是技術研發的重要支撐,本次會議旨在通過經驗交流推動行業形成高效的共享機制。王為回顧了中法核工程學院與中廣核合作的歷程,強調了臺架在基礎實驗到工程試驗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主題報告部分,邀請了多位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的一線專家,圍繞先進堆試驗臺架的建設與應用,分享了最新的研究進展與工程實踐成果。內容涵蓋壓水堆、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快堆、高溫氣冷堆、熔鹽堆、鉛鉍堆等多類型先進堆的試驗平臺建設經驗,以及在熱工水力、材料性能驗證、系統集成測試等方面的創新探索。與會代表展示了在關鍵設備研發、實驗方法優化、數據采集與分析等環節的突破,并探討了新興技術(如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液態金屬冷卻等)在臺架驗證中的應用前景。這些成果集中體現了我國在先進核能試驗平臺領域的技術深度與廣度,為后續的跨機構合作與成果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圓桌討論部分,邀請了王為、盧冬華、趙冬建、龍斌等嘉賓圍繞臺架共享的關鍵要素、國際經驗借鑒及國內落地挑戰進行討論。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先進堆研發周期長、試驗需求多樣,建立高效的共享機制需在運行管理、開放模式、經費分擔等方面形成可行方案,并加強信息互通與資源統籌。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先進核能系統專業委員會專家副主任委員李曉明在總結中提出,針對目前存在的重復投資、信息不暢、人員短缺等問題,建議行業協會牽頭建立臺架信息數據庫,明確知識產權歸屬,并通過持續舉辦專題交流會推動機制落地。他強調,數字化試驗堆等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將為共享機制開辟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