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 Technologies公司在數十年依賴外國反應堆后,正朝著恢復國內鉬-99(Mo-99)生產的目標邁進。鉬-99是核醫學領域應用最廣泛的同位素,該公司希望未來幾年內使同位素生產反應堆投入使用。
這家總部位于威斯康星州的公司正在簡斯維爾建造名為“Chrysalis”的設施,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專用醫用同位素生產設施。建成后,預計每年為患者生產約2000萬劑鉬-99,可滿足全球近一半的需求。Mo-99用于生產锝-99m,后者為SPECT成像(包括心臟灌注掃描)80%以上的放射性示蹤劑提供能量。
SHINE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Greg Piefer博士在接受《健康影像》采訪時表示,目前所有商業供應都來自海外老化反應堆,公司目標是確保國內可靠且可擴展的供應來源。目前“蛹”核電站所需設備95%以上已運至簡斯維爾,正在開始安裝。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未商業化生產鉬-99,此前依賴加拿大的喬克河反應堆,該反應堆于2016年左右關閉。過去十年,美國同位素供應依賴歐洲生產的鉬-99,通過商業航班運輸。短缺和供應中斷一直困擾著醫院,且鉬-99半衰期為66小時,美國患者在運輸過程中會損失高達三分之一的同位素效力。
SHINE通過在國內生產Mo-99并直接空運到放射性藥物制造商,預計可大幅減少衰變損失。皮弗稱,貨物能在兩小時內送達加工合作伙伴,而非過去的30小時。“蛹”核反應堆采用聚變驅動過程作為中子源,使用可回收的液態低濃縮鈾靶生成鉬-99,產生的核廢料更少,且不依賴武器級鈾,建造和運行成本僅為傳統核反應堆的一小部分。皮弗指出,建造該反應堆的成本可能只比新建裂變反應堆高15%。
SHINE已從美國國家核安全局獲得3200萬美元聯邦資金,用于推進Mo-99生產,這是美國消除對外國高濃縮鈾依賴、實現醫用同位素供應努力的一部分。該公司還收購了美國SPECT成像示蹤劑領域長期領導者Lantheus的SPECT放射性同位素部門,加強了下游分銷。皮弗稱,通過技術與投資和現有供應鏈結合,確保了從生產到患者的高效途徑。
目前,“蛹”反應堆已完成約80%,預計未來兩年內開始初步生產鉬-99,兩到三年內實現可靠商業化產出。SHINE還計劃在荷蘭芬丹復制該反應堆模式,芬丹目前是美國鉬-99的主要供應商,公司也將支持全球供應。
除了鉬-99,SHINE公司還在生產用于靶向癌癥治療的镥-177,并正在開發包括鋱-161在內的其他治療性同位素。但皮弗強調,恢復美國鉬-99的安全供應是公司首要任務,通過將鉬-99生產帶回國內,可穩定數百萬患者的供應鏈,確保美國掌控診斷成像領域關鍵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