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志明市核能中心舉辦了題為“從國際研討會到核技術在越南文化遺產保護和材料研究中的應用提案”的科學研討會,旨在交流信息、促進科研合作。
2025年7月22日研討會開幕式上,高級研究員、副教授胡孟勇博士介紹了其代表越南參加兩個著名國際科學論壇收集的材料,這些信息對開辟潛在應用研究方向、為中心未來科研活動帶來實際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會上,執行委員會和代表就相關項目交換意見并展開討論。越南代表宣讀了題為《基于k - 零點歸一化的短壽命核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的開發》的論文。該研究在大叻核反應堆進行,使用13 - 2通道快速活化系統和“k0 - Dalat”軟件,可自動完成從中子活化輻照到數據處理的全過程。在分析含短壽命核的生物和環境樣品時,結果準確率為5–8%,為生命和環境科學領域開辟潛在應用,也為一位博士生培養做出貢獻。
此外,越南代表還介紹了參加的兩場國際活動情況。一是ISINN - 31會議“中子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將于2025年5月25日至30日由中國東莞的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 (JINR - Dubna) 舉辦,涵蓋中子物理學多個主題。二是國際原子能機構 - 新加坡國立大學“先進加速器核分析技術在文化遺產分析中的應用”研討會,于2025年5月19日至23日在新加坡聯合舉辦。越南代表介紹了越南各單位在考古文物和文化遺產分析方面的現有能力,其提出的將現有核技術融入國內發電機組、推進國際合作以提高核電能力的提案獲廣泛支持。
基于國際會議獲得的寶貴信息和經驗,演講者概述了胡志明市核中心及其國內外合作伙伴有前景的研究和實際應用領域。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包括金屬文物分析、無損檢測、文化遺產樣本消毒;在材料科學方面,涵蓋輻射加固評估、混合復合材料開發、中子衍射研究;在建立合作網絡方面,提出建立和加強與亞太地區伙伴在共同遺產研究領域的合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升級相關系統。
研討會氣氛活躍,與會人員積極交流討論,報告人解答疑問并闡述科學內涵。結束時,許多代表希望胡志明市核中心繼續推動國際合作、知識轉移和核技術應用發展,鼓勵決策者重視支持設備和基礎設施升級。此次研討會有望成為越南實施跨學科項目的重要一步,激勵科學家尤其是年輕一代開展研究和創新。胡志明市核中心計劃進一步開展合作與研究活動以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