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12月中核秦山同位素基地正式開建,到2024年11月取得甲級輻射安全許可證,再到開啟同位素生產,最終實現首批產品正式交付,在中核秦同奮力實現同位素自主化供應的征程中,有這樣一支隊伍:面對緊張的工期、產線調試難度大、技術難題眾多、國內可借鑒經驗少等重重挑戰,“碳”路先鋒黨員突擊隊全體成員不畏困難、勇挑重擔,以奮斗之姿攻堅克難,奮戰在碳-14生產檢驗一線,用汗水與智慧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碳路”篇章。
中核秦同碳-14產品
爭分奪秒,高效安全
變壓力為動力
“碳-14已出堆,接下來就看我們秦同的了。雖然碳-14半衰期長達5000多年,沒有原料短期衰變的緊迫,但是早一天建成同位素基地,早一天生產出高品質碳-14產品,就能讓國產碳-14產品早一天惠及民生,這激勵著我們將壓力轉化為不懈奮斗的動力……”繁忙的生產線調試現場,突擊隊成員許浩飛的一番話倒出大家的心聲。
面對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陌生設備、工藝流程和參數,該如何加快30多套設備調試、近百多項詳細工藝參數確定的進度?那就實行“分配到人、現場學習、專人跟進”,將涉及到設備調試、工藝設備分配到每個隊員,壓擔子、明責任、促成長。白天,他們在施工現場緊跟設備安裝,協調安裝進度的同時嚴格把控安裝精度,依據圖紙容不得絲毫差錯。晚上,大家又化身“學習達人”,一起鉆研技術資料,通過查閱文獻、請教專家,弄清每一個工藝細節。
臨近產線熱試節點,某關鍵設備調試出現氮氣濃度無法達到設計指標的問題,這事關產品生產質量,容不得一絲馬虎。隊員們連續數天加班加點扎根現場進行問題排查,從管路結構到控制系統,從試驗設計到現場操作,一點點排查,一項項論證,最終發現廠家設計的氮氣置換方式存在缺陷,經過反復溝通和技術攻關,圓滿解決這一問題,確保項目按節點要求高效推進與持續銜接,全面完成了中核秦同自主設計、建設的國內首條百居里級碳[14C]酸鋇工業化生產線建設,為后續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反復驗證,攻堅克難
化問題為經驗
2024年12月,碳-14首次冷態工藝研發轉熱態試生產正式開始。相比冷態試驗的“模擬作戰”,熱態試生產才是“真槍實彈”的攻堅戰,考驗著輻射狀態下設備和人員隊伍的戰斗實力。然而,首個輻照出堆的碳-14靶件切割后氮化鋁靶料取出率只有約50%的“成績單”,讓突擊隊在操作間集體沉默了。簡單來說就是“種了一畝地,只收上來五成糧”,而且耗費時間是預計時長的3倍多。這可不行!面對冷態調試過程中未曾出現的狀況,在調試期間練得身經百戰的隊員們沉著應對,他們深知熱態試生產本身就是尋找問題并解決的過程,并立刻啟動原因分析、尋求解決之道:經過反應堆照后的靶料性質與冷態相差較大,原來的倒料機不能適應,需要及時整改。突擊隊員汲取經驗教訓,多次開展取料裝置的優化討論、重新設計,最后成功改進取料方式,自主設計改良的取料裝置成功實現取出率超90%以上。
而首次試生產產品比活度偏低,才是讓突擊隊員們不斷思索、全力攻堅的“硬骨頭”。比活度是衡量碳-14產品性能和用途的關鍵參數指標,直接影響產品應用的準確性、安全性。為找出比活度偏低的原因,技術人員對工藝過程每個環節的碳-12引入以及對涉及的各項原料物資逐項分析排查,形成了多個排查方案,質檢人員加班加點開展產品及原料檢驗并優化檢驗方法。經過三個月多批次的生產優化-檢驗比對-分析改進“循環提升”,產品比活度從最初的218mCi/g逐步提升到300mCi/g,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交付上市的條件。
勇挑重擔,不負眾望
由質疑變贊許
這支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26歲,大多是2023年、2024年初入核技術應用領域的職場新兵,能否承擔起碳-14生產的重任呢?突擊隊成員們無暇回應這些質疑的聲音,心無旁騖投入到同位素各項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實踐中,積極參加各項培訓,順利取得各項操作資質;到兄弟單位、設備廠家學習取經,不懂就問,不會就學;開展“傳幫帶”,經驗豐富的骨干成員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隊員,幫助他們快速實現從“新兵”到“尖兵”的轉變;他們一起在碳-14生產崗位上感受過“最美海上日出”、聆聽過夜深人靜時思路的交流碰撞、迎接2025年新年鐘聲……,他們用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證明,這是一支技術過硬、團結協作、凝聚力強、堪當大任的同位素精銳隊伍。
在碳-14國產化的征程中,“碳”路先鋒黨員突擊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他們是“碳路”上的先鋒,是青年成長的榜樣,為加快同位素國產化進程,助力“健康中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未來,這支黨員突擊隊也將繼續發揚拼搏奮斗、刻苦攻堅的精神,在新的挑戰與機遇面前,再創佳績,追求卓越,為推動我國的核技術應用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