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于本月初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到2035年在月球上建造一座自動化核電站,該核電站預計將成為擬議的國際月球研究站(ILRS)的一部分。
簽署備忘錄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公告稱,國際月球研究站將進行基礎空間研究,并測試其長期無人運行的技術,同時有望實現人類登陸月球的目標。
國際月球研究站于2017年首次對外宣布,參與建設的國家眾多,包括委內瑞拉、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南非、埃及、尼加拉瓜、泰國、塞爾維亞、巴基斯坦、塞內加爾和哈薩克斯坦等。該研究站預計將位于月球南極100公里范圍內,具備長期自主運行和短期載人任務的功能。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尤里·鮑里索夫去年曾透露,除中俄合作的月球核電站反應堆項目外,一艘核動力貨運飛船也在研發之中。他表示,目前該項目除需找到冷卻核反應堆的解決方案外,其他所有技術問題均已解決。鮑里索夫還介紹稱,正在研制的太空拖船結構巨大,借助核反應堆和高功率渦輪機,能夠將大型貨物從一個軌道運送到另一個軌道,同時具備收集太空垃圾等多種應用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中俄航天合作進展是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2026年預算提案的背景下公布的。該提案中,NASA計劃取消原定于2027年發射的月球軌道基地“門戶”(Gateway)。此外,NASA超出預算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由波音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為阿爾忒彌斯計劃建造的巨型火箭——也可能在第三次任務后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