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迎來重要里程碑,已成功制造出組裝脈沖磁系統的所有部件。這一超導系統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同類系統,其核心組件的順利生產標志著ITER項目在核聚變能源研究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
ITER項目的脈沖磁系統中央螺線管由美國制造,作為該系統的最后一個關鍵元件,它的完工為整個磁系統的組裝鋪平了道路。該中央螺線管將與俄羅斯、歐洲和中國生產的六個環形極向場磁鐵協同工作,共同構成這一重達近3000噸的龐大系統。
在ITER項目的推進過程中,俄羅斯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履行向ITER項目供應超導體的義務,俄羅斯從零開始重建了超導產業,并組建了由國內領先院所和企業參與的合作聯盟。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俄羅斯在超導技術領域的實力,也為ITER項目的成功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ITER項目中心主任阿納托利·克拉西爾尼科夫對項目的進展表示高度評價。他強調,磁力系統是ITER項目迄今為止最復雜、最強大的系統,也是整個未來裝置的基礎。沒有這一系統,ITER項目的工作根本無法實現。克拉西爾尼科夫還指出,俄羅斯企業在這一進程中發揮了直接作用,不僅生產了120噸鈮鈦超導體(與歐洲保持密切合作),還制造了超過17公里的鈮錫超導體,并成功制造了六個極向場線圈中的一個并運送到現場。
ITER項目作為全球核聚變能源研究的重要平臺,再次證明了各國通過合作共同解決極其復雜問題的能力。隨著脈沖磁系統部件的全部制造完成,ITER項目距離實現核聚變能源的商業化應用又近了一步。未來,該項目將繼續推進各組件的組裝和調試工作,為人類探索清潔、可持續的能源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