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每分鐘,世界各地都會發生一次地震。每年發生的50 萬次地震中,約有 10 萬次可以感覺到,約有 100 次造成重大破壞。這些事件會對人們和城市產生深遠影響,破壞道路網絡并威脅大壩等重要基礎設施。為了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這些自然災害,國際原子能機構最近增加了其在無損檢測方面的服務,開設了一個新的培訓中心并發布了指導方針,旨在建設這種救生技術的能力。
2024年8月,在土耳其安卡拉為土耳其災害管理團隊舉辦的培訓班上,一名原子能機構專家演示了如何使用UPV(超聲波脈沖速度)測試儀檢查混凝土墻的結構完整性。(圖片:土耳其建筑工程總局)
簡而言之,無損檢測 (NDT) 使用戶能夠在不破壞物體和結構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檢查。它用于評估工業設施、結構和部件的完整性,而不會損壞被檢查的部件。事實證明,此類技術對于評估基礎設施安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災難發生后。例如,在 2023 年土耳其、敘利亞和厄瓜多爾發生地震以及2020 年貝魯特發生爆炸之后,NDT 在評估建筑物和結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幫助在危急情況下保護平民和救援隊。
為了滿足各國日益增長的援助需求,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位于奧地利塞伯斯多夫的實驗室內從零開始建造了一個無損檢測中心,以提供實踐培訓并支持應急響應工作。
國際原子能機構物理和化學科學處處長 Tzanka Kokalova-Wheldon 表示:“能夠快速移動便攜式無損檢測設備對于在災難發生后及時向成員國提供援助至關重要。”她補充道:“這不僅僅與災害管理有關。無損檢測還可以通過改進定期維護檢查來幫助土木工程師進行預防和準備。”
為了協調工程師的培訓和認證,國際原子能機構還剛剛發布了《土木工程無損檢測培訓大綱指南》。作為同類出版物中的第一本,該出版物旨在確保土木工程師無損檢測相關培訓計劃的全球統一性和協調性。
無損檢測包括多種技術,利用物質與輻射、聲音、磁場、電流和檢測劑的相互作用來檢查材料而不損壞材料。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工業射線照相術、超聲波檢測、液體滲透檢測和磁粉檢測。
工業射線照相術使用伽馬射線或 X 射線,在生成可揭示土木工程結構安全性和質量的圖像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為橋梁、隧道、水壩和建筑物都容易因環境壓力(包括地震等極端事件)而受到損壞。無損檢測廣泛用于檢查飛機結構、渦輪葉片和壓力容器。
由于無損檢測技術可以讓專家在不損壞物體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檢查,因此它也為文化遺產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無損檢測技術使專家能夠在不造成損壞的情況下分析珍貴文物、雕塑和歷史建筑的內部結構,這有助于修復和保護工作。
即將舉行的輻射科學與技術應用國際會議將重點展示無損檢測技術的創新和最新發展。該會議將于 2025 年 4 月 7 日至 11 日在維也納召開,聚集數百名輻射相關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生物學和工程學領域的專家。會議將進行現場直播。
繼 2017 年和 2022 年的會議之后,#ICARST2025 將展示輻射科學如何通過提供多功能工具和工藝以清潔高效的方式生產高質量產品,促進工業增長和經濟發展。與會者將討論這些技術如何幫助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原子能機構工業技術專家漢娜·阿夫姆 (Hannah Affum) 表示:“在關于加強無損檢測全球合作以促進災難恢復的會外活動中,我們將強調強大的國際利益相關者網絡在我們的無損檢測應急響應計劃中的重要性。”“我們還將與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 (ICDNT)簽署實用安排,以促進無損檢測在工業、土木工程和文化遺產中的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