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8日,在俄羅斯聯邦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長瓦列里·法爾科夫的主持下,貝加爾湖-GVD沿海中心舉行了題為“貝加爾湖-GVD中微子望遠鏡2025”的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總結了2024年完成的為期三年的中微子和粒子天體物理研究計劃的成果。該計劃由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下屬的六個科學組織和大學在貝加爾湖中微子望遠鏡下共同實施,屬于國家任務框架。
會議聚集了來自聯合核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核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莫斯科國立大學、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托木斯克國立大學、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國立大學和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的30多名代表。
會議伊始,瓦列里·法爾科夫強調了貝加爾中微子望遠鏡的獨特性。他指出,由于貝加爾湖的位置和湖水的特性,該望遠鏡確定中微子粒子到達方向的精度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是南極洲IceCube實驗精度的四倍。法爾科夫還表示,實施俄羅斯科研機構中微子計劃的倡議來自聯合核聚變研究中心,該計劃的成功不僅在于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和科研小組、更新了儀器基礎,還在于每年登記的中微子事件數量不斷增加。2024年,貝加爾湖望遠鏡在銀河系中探測到能量超過200 TeV的天體中微子,這將需要修改這些粒子在銀河系中的起源和分布理論。
JINR(聯合核研究所)主任、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格里高利·特魯布尼科夫表示,貝加爾湖-GVD項目如今已代表著一項大型國際合作。此次探險隊共有60人參與,其中包括一組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學家,他們正在完成作為望遠鏡一部分的實驗集群的設置。他提到,第45次貝加爾中微子望遠鏡建設任務即將結束,預計該望遠鏡的總體積約為0.7立方公里。由于天氣原因,今年的探險活動比往年短了一半。
格里戈里·特魯布尼科夫回顧了項目的歷程,2021年3月,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與聯合核研究中心簽署了關于研制貝加爾湖中微子望遠鏡的諒解備忘錄,并于2022年啟動中微子物理計劃。在該計劃框架內,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在三年內為六個組織提供了支持。自2022年底以來,該計劃項目的工作在國家核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國家任務框架內開展,由俄羅斯科學院聯合核能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印度研究科和“庫爾恰托夫研究所”國家研究中心的員工參與,核大學校長弗拉基米爾·舍甫琴科擔任總體領導。
參與望遠鏡研制工作的人員總數為110人,其中近90人是年輕科學家。項目期間,建立了六個科學實驗室,發表了一百多篇科學論文。格里高利·特魯布尼科夫還表示,他們積極與伊爾庫茨克的科學組織互動,包括湖沼學家、地震學家、地球物理學家等。不久的將來,將在望遠鏡區域的貝加爾湖底部安裝幾臺用于低背景測量和開發μ子斷層掃描的新設備。
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院長弗拉基米爾·舍甫琴科總結了中微子和天體物理學國家任務的實施成果,并簡要介紹了各組織為該計劃實施所做的貢獻。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校長亞歷山大·施密特也介紹了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參與重大科學項目的情況。
JINR核問題實驗室副主任、JINR中微子項目負責人德米特里·諾莫夫作了“中微子物理和天體物理研究領域新國家任務計劃形成前景”的報告。他表示,該計劃框架內的青年科學家小組開展了多個項目,包括貝加爾湖-GVD項目、TAIGA項目、巴克桑中微子天文臺項目以及核電站中微子項目。除此之外,正在開發新一代探測器來記錄中微子,并且正在搜索超出標準模型的現象。該項目參與者已經準備好提出未來三年的研究想法。
會議還討論了俄羅斯聯邦研究物質基本特性的有前景的聯邦計劃,該計劃的準備工作是中微子計劃的任務之一。三年來,在與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科學研究中心和俄羅斯科學院物理科學部的合作下,制定了該計劃的總體概念,并將在俄羅斯科學院各個部門和俄羅斯科學院主席團會議上進行科學審查。今年年底,計劃向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提交該計劃的最終版本。
此外,會議還探討了創建科學旅游路線的可能性,該路線將涵蓋正在伊爾庫茨克州和布里亞特共和國建設的貝加爾中微子望遠鏡和國家太陽地球物理綜合體的設施。瓦列里·法爾科夫強調,創建該路線旨在解決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的“科學技術十年”三大關鍵任務中的兩項:吸引有才華的年輕人進入科研領域,以及讓公民更多地了解俄羅斯科學成就和前景。
3月17日,與會人員參觀了探險隊的冰原營地,望遠鏡的第14組裝置就在這里被淹沒在水中。3月18日,會議繼續進行報告,專門討論貝加爾湖-GVD實驗的前景、現狀和擴展、當前的物理問題、項目事件的建模以及吸引新的參與者參與合作。來自俄羅斯科學院原子核研究所、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莫斯科國立大學核物理科學研究所、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莫斯科國立大學、新蘇黎世國立大學和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的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單位在中微子物理和天體物理研究領域執行國家任務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