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中微子實驗是一個以測量中微子質量順序為首要科學目標的大科學裝置,位于地下700米深處,其中心探測器是一個有效質量兩萬噸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器。探測器的主支撐結構是直徑41.1米的不銹鋼網殼,其上承載著直徑35.4米的有機玻璃球、20000噸液體閃爍體、20000只20英寸光電倍增管、25000只3英寸光電倍增管等諸多探測器部件。
王貽芳介紹,在完成工程建設最后一步的同時,江門中微子實驗的調試工作便已開始。調試數據顯示,探測器用到的核心器件——可以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的45000只光電倍增管工作正常;液體注入后,有機玻璃球及鋼結構的受力狀況發生了改變。監控顯示,受力狀況的改變符合設計預期。
“我們預計今年8月完成液體閃爍體的灌裝,并開始取數。”王貽芳說。
江門中微子實驗建成后,將成為國際中微子研究中心之一,與正在建設的日本頂級神岡中微子實驗(Hyper-K)和美國深部地下中微子實驗(DUNE)形成鼎足之勢。
同時,王貽芳還介紹,位于北京懷柔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也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是世界上最亮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建成后將與美國先進光子源、歐洲同步輻射裝置、日本SPring-8和德國的PETRA-Ⅲ一起,構成世界五大高能同步輻射光源。
“目前,關鍵設備都已經安裝完成,正在做最后的調試。”王貽芳介紹,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建設帶動了高精度磁鐵、真空及鍍膜、超導腔、數字束測系統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