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懷俄明州的鈾礦開采業務成功實現了鈾精礦的加工、干燥和裝桶,標志著該業務達到了一個關鍵里程碑。該礦場位于Powder River Basin,擁有超過649萬噸的鈾儲量,自1973年發現礦床以來,其生產歷史經歷了多次起伏。
作為該地區11個原位恢復(ISR)項目的中心樞紐,伊里格瑞中央處理廠(CPP)由鈾能源公司(UEC)所有。ISR,也稱為原地浸出(ISL),是一種創新的開采方法,它通過在地下將礦物溶解,然后將其泵送到地面,在中央處理廠進行回收。
據悉,自1973年在Irigaray和Christensen牧場發現鈾礦以來,該礦場的生產曾多次中斷。工廠最初由美國大型制造商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的子公司所有,但于1982年停止運營。隨后,所有權多次轉移,包括亞利桑那州公共服務公司(Arizona Public Service)的子公司、法國核能公司等,直至2010年,俄羅斯國有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通過收購獲得了該礦場的采礦權。
然而,由于鈾價低廉,懷俄明州鈾礦生產在過去一直停滯不前。為了改變這一現狀,UEC正在使用ISR方法以低成本生產鈾,并滿足當地鈾資源的需求。該公司計劃有效擴大鈾產量,包括在懷俄明州和其他地區部署中心輻射平臺,集中處理來自周邊各個浸出地點的產出物。
UE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米爾·阿德納尼(Amir Adnani)在新聞稿中表示:“我們分階段提升運營已六個月,很高興能夠如期實現干燥和桶裝鈾精礦的又一個里程碑。這標志著我們整個團隊多年規劃和辛勤工作的成果,也是他們專業知識和奉獻精神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