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98年瑪麗·居里和皮埃爾·居里發現鐳以來,鐳的應用范圍廣泛,尤其在癌癥治療領域。然而,鐳-226這一壽命最長的同位素,因衰變產物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在過去50年中逐漸被其他更高效或危害較小的放射源取代。為了應對鐳-226帶來的挑戰,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起了全球鐳-226管理倡議,旨在促進對遺留源的安全有效管理。
該倡議為擁有舊鐳-226源的國家提供了一個合作平臺,使其能夠與回收這些源的國家共同創造現代癌癥治療方法。超過65個國家作為廢棄鐳-226源的持有者參與其中,協調將這些遺留源轉讓給擁有先進技術的合作伙伴,以回收鐳-226并生產救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斐濟,這個擁有近一百萬居民的島國,也面臨著管理幾十年前活動產生的廢棄密封源的問題。為此,斐濟加入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全球鐳-226管理倡議,并請求支持回收和運輸約205毫克的鐳-226。這些鐳-226儲存在兩個舊鋼桶中,已在一個沒有屋頂的場所存放了十年,遭受了嚴重腐蝕。
2024年9月,應斐濟政府的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通過技術合作計劃被派往蘇瓦,支持回收和運輸這些鐳-226。在回收作業期間,專家組使用專門設備評估暴露風險,并安全地取下桶蓋和輻射屏蔽,驗證裝有鐳-226源的膠囊的完整性。任務開始第三天,團隊使用特殊工具小心翼翼地將膠囊轉移到由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公司Niowave提供的運輸容器中。最后,專家們進行了測量,確認所有區域均無放射性污染,并核實運輸容器外表面的輻射水平不會對健康構成風險。
這些回收的鐳-226將運往美國密歇根州,用作生產錒-225的原料。錒-225是一種發射阿爾法的同位素,在癌癥靶向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由于錒-225具有獨特的抗癌特性,腫瘤研究人員和臨床團隊對其需求量很大。然而,作為一種半衰期僅為10天的中間衰變產物,錒-225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全球每年的產量有限。
通過將擁有鐳-226的國家與能夠生產錒-225的國家聯系起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全球鐳-226管理倡議不僅安全地處理了廢棄的密封放射源,還有助于增加用于癌癥治療的錒-225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