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社1月26日報道,俄羅斯國家醫學研究中心(NMRC)的科學家在動物試驗中成功驗證了一種使用電離輻射對心臟特定區域進行有針對性照射的新型非侵入性方法,用于治療心律失常。該方法有望為癌癥患者以及超重及相關病癥患者提供一種無需手術干預的治療選擇。
科學中心副主任、著名心血管外科醫師兼心律失常專家亞歷山大·羅曼諾夫
據科學中心副主任、著名心血管外科醫生兼心律失常專家亞歷山大·羅曼諾夫向塔斯社介紹,傳統的心律失常治療方法是通過導管插入心臟來刺激器官,并試圖消除心律失常的根源。然而,對于癌癥患者而言,治療期間的生存問題一直是一個挑戰,因為他們的心臟往往無法承受治療的毒性作用。心律失常在癌癥患者中尤為危險,據統計,它會使這類患者的年死亡率比沒有患心律失常的人高出3.5倍。
針對這一問題,NMRC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利用電離輻射影響心臟脂肪組織的新方法。羅曼諾夫表示,該方法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結果。科學家在兔子身上進行了20項研究,并在迷你豬身上進行了總共40項實驗。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了治療心律失常的有效輻射劑量,并確保了需要破壞的部位受損,而周圍組織沒有受損。
實驗過程中,科學家使用了西伯利亞唯一一臺用電離輻射照射動物的加速器。首先,在體重3至5公斤的兔子身上進行了第一系列實驗,確定了有效的輻射劑量。隨后,科學家開始在安裝了心臟起搏器的迷你豬身上測試這項技術,以引發各種心律失常。通過CT掃描,科學家能夠準確定位心律失常源所在的心臟區域,并確定了輻射光束的照射區域。
羅曼諾夫透露,目前與梅沙爾金中心科學家合作的物理學家正在努力將光束寬度從9至10毫米減小到3毫米,并使其更加集中。除了癌癥患者外,該方法還適用于患有肥胖癥和其他并發疾病、不適合手術干預的患者。
關于該方法的進一步發展,羅曼諾夫表示,下一步是為臨床試驗做準備。科學家需要選擇一類患者來進行測試,最常見的是那些不適合標準治療方法的患者。他總結道:“如果這些患者已經被處方使用電離輻射,例如用于治療腫瘤,并且出現心律失常,那么我們可以嘗試將這些過程結合起來。”這一新型非侵入性方法的成功開發,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希望,并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拓展其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