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自顯影圖像顯示 [ 18F]MK6240 和 [ 18F]PI2620 在 AD 患者整個腦半球的結合情況。圖片由 SNMMI 提供
近日,一項研究表明,兩種尚未在美國批準使用的新型放射性示蹤劑在檢測腦內tau纏結方面表現優于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的TAUVID(18 F-Flortaucipir)。這一發現有望為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工具。
tau蛋白纏結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明顯征兆,這些異常的蛋白質簇在大腦神經元中形成,與認知障礙密切相關。纏結的數量與認知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成正比。因此,在成像中識別和量化這些纏結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和管理至關重要。
TAUVID是目前唯一獲得FDA批準用于PET成像以識別tau纏結的放射性示蹤劑。然而,最近的研究將TAUVID的效用與兩種尚未獲批的下一代藥物18 F-MK6240和18 F-PI2620進行了比較。這兩種藥物已獲得FDA的快速通道資格。
研究小組利用放射自顯影技術評估了每種示蹤劑與兩組樣本的結合模式:一組樣本經尸檢證實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另一組樣本的大腦組織健康。研究結果顯示,除了小腦皮層外,所有示蹤劑在研究的每個腦區中,健康組織和患病組織之間的結合率均存在顯著差異。然而,18 F-MK6240和18 F-PI2620的結合率均高于已獲批準的TAUVID,且這兩種新型示蹤劑的選擇性也得到了改善。
參與研究的專家表示,這兩種新型放射性示蹤劑一旦獲準用于臨床,將有望為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更深入的患者神經退化過程洞察,從而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
巴西阿雷格里港南里奧格蘭德聯邦大學藥理學助理教授Eduardo R. Zimmer博士及其同事指出:“這些新型tau成像劑具有更高的特異性,非常適合檢測腦組織隨時間推移發生的細微變化。這對于利用tau PET作為結果衡量指標的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尤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