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評審認定,中輻院被正式納入全國核輻射突發事件生物劑量網絡聯合實驗室,成為全國入選的7家機構之一。
該網絡聯合實驗室依托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組建,旨在強化核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響應能力,更為迅速、有效、規范地開展生物劑量估算相關工作。中輻院作為我國唯一專門從事輻射防護研究與應用的科研機構,在放射醫學與環境醫學領域擁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及能力條件,此次獲批加入,可以從技術體系、人員配置和硬件平臺等方面為網絡聯合實驗室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有助于拓展對外科研合作的廣度,提升我院在生物劑量學研究的協同創新能力及學術影響力,有效促進各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共建共贏,為保障我國核能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背景鏈接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自20 世紀80 年代起開展生物劑量學研究工作,是國內最早進入該領域的研究機構之一。曾起草制定中國第一個《染色體畸變分析估算生物劑量的方法》的國家標準(GB/T12715-1991),并在我國率先建立了染色體畸變雙著絲粒+環的劑量曲線,俗稱“金標準”,已應用于國內多起放射事故。長期以來,中輻院在該領域不斷技術積累 ,建立了自動化生物劑量估算、胞質分裂阻滯微核及穩定性畸變檢測技術等 ,相關實驗室取得CMA認證,曾多次參加全國及亞洲生物劑量比對并取得優異成績。近年先后加入核與輻射應急準備與響應能力建設中心(CBC-EPR)、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輻射生物劑量實驗室協作組(BioDoseNet),在輻射生物劑量學領域掌握的檢測方法已躋身國際一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