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核能公司Eletronuclear與巴西核醫學學會(SBMN)在巴西利亞ENBPar總部簽署了諒解備忘錄(MoU),旨在推動安格拉核電站二號機組生產放射性藥物,特別是用于治療癌癥的镥177。這一舉措有望為巴西國內癌癥治療提供關鍵性支持,減少對外國進口镥-177的依賴。
(圖片來源:Eletronuclear)
根據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進镥177生產的可行性研究。镥-177是一種發射β射線的放射性同位素,在靶向放射性核素療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治療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癥。該療法能夠精準摧毀癌細胞,同時不影響健康細胞,為癌癥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目前,巴西國內所需的镥-177全部依賴進口,成本高昂。此次合作旨在通過利用安格拉核電站的核能資源,實現镥-177的本土化生產,降低治療成本,提高治療可及性。
Eletronuclear總裁Raul Lycurgo表示:“我們將集結兩家機構的力量,共同為巴西和巴西人民的健康服務。如果有可能在安格拉2號核電站改造我們的發電工藝以生產镥-177,我們一定會這么做。”
SBMN主席Elba Etchebehere也對此次合作表示了高度期待:“我們與Eletronuclear接洽,旨在讓安格拉2號核電站能夠投身于健康事業。盡管核醫學只占核能利用的極小部分,但它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卻極其重大。如果能在國內獲得這種對癌癥治療至關重要的放射性同位素,那么全體人民都會受益。”
據了解,為了生產镥177,安格拉二號反應堆內的中子通量測量系統(Aeroball)將被用于照射含有鐿176的球體。一旦受到輻射,鐿176就會轉化為镥177,然后被送往實驗室進行處理和制備放射性藥物。這一過程已經在羅馬尼亞Cernavoda 2號機組和加拿大Bruce7號機組進行測試,并處于實施階段。
Eletronuclear與SBMN的合作將借鑒這些國際經驗,結合巴西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本土的生產工藝。此外,11月,法馬通和阿根廷Nucleoelectrica公司也開始了一項為期一年的研究,以評估從阿圖查一號、阿塔查二號和恩巴爾斯核電機組生產醫用同位素镥-177的技術和經濟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