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承辦的2024年度粒子物理與核物理上海研討會于12月20日至22日在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成功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物理學會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專委會和上海市核學會核物理專委會聯合舉辦,同時也是上海地區一年一度的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年會。來自上海及周邊地區20余家高校與科研單位的140多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了會議,共同探討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的最新進展與前沿課題。會議邀請了多位知名專家作報告并參與交流討論。本次會議的組織委員會由復旦大學副校長馬余剛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陳列文教授、復旦大學方德清教授和馬國亮教授擔任,周波教授擔任會議秘書。
12月21日上午的開幕式上,上海市核學會副理事長兼上海市核學會核物理專委會副主任、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方德清教授代表兩個專委會及會議承辦單位致辭,對各位參會代表、特別是來自滬外的特邀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近年來上海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研究隊伍的快速發展以及上海研討會的主辦情況,從最初的幾十人到現在百余人參加的高水平學術研討會。
上午的特邀報告環節中,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李建剛院士作了題為《磁約束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的報告,深入分析了磁約束聚變研究的最新進展及面臨的挑戰。隨后,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張玉虎研究員作了題為《Precision mass measurements of short-lived nuclei at heavy ions storage ring CSRe in Lanzhou》的報告,展示了在短壽命原子核精密質量測量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苑長征研究員的報告《Tetraquark States》介紹了強子物理中的奇特分子態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秦廣友教授圍繞重離子碰撞作了題為《Jets in relativistic heavy-ion collisions》的報告,探討了相對論重離子碰撞中的噴注現象相關的實驗和理論進展。香港中文大學周凱教授分享了題為《機器學習探索極端條件核物質》的研究,展示了機器學習在粒子物理與核物理中的應用前景。特邀報告由山東大學梁作堂教授和復旦大學黃煥中教授主持。
在隨后的報告中,與會嘉賓圍繞重離子碰撞、原子核結構、粒子物理和核天體物理等主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共計進行了30多場報告。會議最后由上海市物理學會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專委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陳列文教授主持閉幕式,陳列文教授總結了會議的主要成果,感謝與會者的積極參與,并對2025年的上海研討會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表達了期待。
本次研討會不僅集中展示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還為國內外學者搭建了合作與交流的平臺,進一步促進了上海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相關領域的協作。會議對推動上海核學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并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