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核醫學科在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分子影像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其中三篇論著刊登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前列腺癌方面,核醫學科研發了新型放射性示蹤劑123I-PSMA-7 和[64Cu]Cu-DOTA-PSMA-3Q,并結合放射性引導技術,通過定量活檢術中采樣病灶對示蹤劑的攝取即時判別病變的性質,引領靶向活檢技術革新。《The first-in-human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new probe [123I]I-PSMA-7 for real-time intraoperative targeted biopsy and SPECT/CT imaging in prostate cancer》和《Real-time Diagnosis of Sampled Lesions in Targeted Biopsy of Prostate Cancer Using a Novel Tracer [64Cu]Cu-DOTA-PSMA-3Q: A Pilot Preclinical Study》兩篇結果均顯示,PCa組織的放射性計數顯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組織,提高了PCa的病灶檢出率。這項新技術為患者帶來 “一針精準穿刺”的希望,為臨床診斷及精準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核醫學科欒曉輝碩士、劉亞超副主任醫師和解放軍總醫院牛少曦副主任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泌尿外科學部張旭院士和核醫學科張錦明教授、徐白萱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核醫學科張靖峰碩士、劉亞超副主任醫師和解放軍總醫院泌尿外科學部牛少曦副主任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核醫學科王瑞民教授、張錦明教授和徐白萱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神經系統變性病方面,《Subcortical tau deposition and plasma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 predictors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研究發現皮層下Tau沉積和血漿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水平升高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和AD患者認知功能下降相關,為AD早期發病于皮層下腦區的假說提供了分子影像學病理證據,支持將皮層下腦區Tau沉積納入AD疾病生物學分期方案,為早期識別和監測認知下降高風險AD患者提供新思路和新工具。
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學部常燕博士和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核醫學科劉家金副主任技師為共同第一作者,神經內科醫學部劉若卓教授和核醫學科王瑞民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