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塔斯社報道,來自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專家共同宣布,他們已開發出減少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地區農產品中放射性核素積累的技術。這一成果得到了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主席團副主席亞歷山大·基爾切夫斯基的確認。
基爾切夫斯基指出,多年來,聯盟國家的專家通過共同努力,以及白俄羅斯自己實施的消除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果的計劃,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他提到,白俄羅斯大約四分之一的地區曾受到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由于放射性核素的衰變和自然半衰期過程,其濃度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專家們也開發了減少放射性核素積累的技術。
在莫斯科舉行的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科學公共環境委員會(生態委員會)國際會議上,基爾切夫斯基透露,專家們已經開發了許多與減少農產品(主要是植物)中放射性核素積累相關的技術。這些技術包括增加磷、鉀、有機物質的用量,以及對抗土壤酸度,使用石灰和其他一些物質。此外,選擇積累較少放射性核素的作物,如高粱,以及注重品種的選擇,也對減少放射性核素的積累有所貢獻。
基爾切夫斯基還提到,專家們正在開發食品添加劑,以減少放射性核素在人體內的積累。同時,修復因自然過程和人為因素而受到污染的土壤的工作也在進行中。
然而,對于科學家來說,撲滅森林火災和監測波萊西國家輻射生態保護區境內的情況仍然是緊迫的任務。基爾切夫斯基解釋說,火山灰隨風飄揚,可能會引發放射性核素對新地區的二次污染。因此,他們正在使用衛星和無人機進行監測,以確保及時應對任何潛在的風險。
回顧歷史,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切爾諾貝利災難導致白俄羅斯23%的領土受到放射性污染,其中戈梅利、莫吉廖夫和布列斯特地區受影響最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