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術應用產業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產業?4000億元龐大規模的背后其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發展路徑如何?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同輻科技委主任、研究院院長杜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已經打造了世界上少有、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核技術應用產業體系,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社會安全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未來必將發揮更加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1/7的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來自核科學技術領域
記者 (以下簡稱“記” ):您能否介紹一下,核技術應用產業的蓬勃發展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哪些重要意義?
杜進 (以下簡稱“杜 ”):核技術應用產業多年來在促進世界科技進步、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具有顯著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已逐步成為舉足輕重的新質生產力。
事實上,100多年來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中約1/7來自核科學技術領域。其間,植物輻照誘變育種提升了糧食安全,輻射加工助推高性能材料推陳出新,輻射消毒滅菌確保了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同位素電池和原子鐘幫助人類探索和利用太空,核測井技術突破引發了頁巖氣革命,核醫學診療技術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病患的生命,輻射處理廢氣、廢水和廢渣為解決環境生態治理難題提供了可行方案,核技術違禁品安檢保障了人流物流暢通和交通安全等。實際上,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用”已廣泛受惠于核技術應用這位“幕后英雄”,它和人類已經“形影不離”。
世界上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發達國家核技術應用產業商業模式成熟、市場集中度高且已形成龐大的規模。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60多年的發展,在國防科工局、國資委等各方面指導支持下,涌現了中核集團、國家電投、中廣核集團及所屬中國同輻、同方股份、國核鈾業、中廣核技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逐步打造了世界上少有的、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核技術應用產業體系,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社會安全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未來必將發揮更加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記 :那么,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成果成效如何?
杜 :我們可以把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起步階段(上世紀中葉至1990年代):我國核技術應用發端于上世紀中葉,最初主要用于科學研究和高能物理研究。在這個階段,核技術主要應用于基礎科學研究和高能物理研究,逐漸擴展到醫學、工業、農業等領域。
快速發展階段(1990年代至2015年):隨著“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取得了顯著進步。這個階段,核技術在工業、醫療、環保等領域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快速增長階段(2015年至今):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進入快速增長期。核技術應用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年均增長15%以上,產業進入全面布局和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未來5-10年,核技術應用將進入全面布局、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核技術將在國防、能源、工業、農業、醫學、環保等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經濟持續增長和民生改善提供強勁動力。
為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鏈全面賦能
記 :此次共鏈大會,中核集團勇擔核科技應用產業鏈鏈長,并且發起了產業聯盟,和業內企業一起開展了多項行動。您如何看待核技術應用產業鏈共鏈行動大會的意義和作用?
杜 :從宏觀環境來說,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現代產業鏈建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同樣提出,“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推動現代產業鏈建設,事關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塑造全球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確保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基礎、促進經濟長遠發展的有力支撐。
從具體實踐來說,實施共鏈行動、推動產業鏈融通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2023年9月14日,國務院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啟動實施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旨在切實發揮中央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探索建立以中央企業為牽引,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中小企業為支撐的大中小企業有序競合、融通發展的新格局。
記 :那您認為“共鏈行動”對產業發展有哪些實際推動作用?
杜 :圍繞核技術應用產業鏈,策劃和實施共鏈行動,旨在聚焦中央企業產業鏈間協作、中央企業與優質中小企業之間的融通發展兩大重點,推動建立常態化工作協同機制,搭建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合作交流平臺,在采購訂單、協作配套、創新合作、資源共享、產融合作、產業賦能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引領性的現代產業鏈示范合作項目,挖掘一批大中小企業“鏈式”合作的典型做法,為推動我國建設世界一流核技術應用產業鏈、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面賦能。
記 :那么,后續中核集團在推動核技術應用產業鏈現代化方面將開展哪些具體舉措?
杜 :在我看來,打造核技術應用現代產業鏈,要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的核心內容。一是夯實產業鏈做強做精基礎;二是完善和補足產業鏈整體能力;三是做強并提升核心產業鏈水平;四是優化完善產業鏈管理服務與轉型發展生態。通過四個方面的同抓并舉,持續完善我國核技術科技研發與應用體系,提升應用水平,推動打造世界一流的核技術應用產業集群。
中核集團是我國最早開始從事核技術開發和應用的企業,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構建了世界上少有、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完善核技術應用產業體系,具備深厚的基礎原材料制備、高精尖產品開發以及工業、醫學與公共安全等多應用場景集成應用能力,形成了以核醫療、安檢安保、輻照應用為三大核心產業方向,以工業加速器等為重點拓展培育方向的“3+N”產業體系。中核集團近年來不斷謀求新發展與新突破,核技術應用產業的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放藥研發要形成高效的運作體系
記 :您自留學回國以后長期從事的是放射性藥物的研究和產品開發,對國際國內這方面的情況非常了解。在這一階段,放藥研發領域,中國同輻具有哪些優勢?在這一領域有哪些最新進展?
杜 :首先,我想強調的是擁有全產業鏈布局優勢。中國同輻是集核技術應用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企業,擁有完整的放射性藥物產業鏈。這種全產業鏈模式能夠實現各環節的協同配合,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市場推廣,形成高效的運作體系,有利于放射性藥物研發成果的快速轉化和產品的穩定供應。
其次,擁有放射性藥物研發、生產等硬件優勢。中國同輻旗下的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已有26家醫藥中心全部運營,可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市的臨床放射性藥物使用需求。未來將建成50家醫藥中心,可完全覆蓋國內市場。同時,正在建設的原子高科華北醫藥有限公司靶向診療藥品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目標是打造亞洲產能規模最大、產品最齊全的綜合性放射性診療藥品生產基地,為公司的放射性藥物研發提供更先進的設備和更優越的研發與生產環境。
第三,擁有技術研發優勢。中國同輻匯聚了一批專業的放射性藥物研發人才,具有專業的研發團隊與科研實力,團隊成員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如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中國藥科大學等共建放射性藥物研發聯合實驗室,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
同樣不容忽視的還有我們的科技成果與專利儲備優勢。中國同輻及其股東單位在核技術應用研發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技術成果,擁有多項專利技術。例如,其對“裂變鉬-99提取技術”的攻克,結束了我國在99Mo-99mTc核素及相關放射性藥物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大大推進了我國核醫學的發展,該成果及其裂變鉬锝發生器和配套99mTc藥盒的研究曾獲得我國同位素行業唯一的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放射性藥物進展方面,2021年4月7日,原子高科自主研發的用于甲狀腺癌治療的碘[131I]化鈉膠囊取得國家藥監局藥品注冊證書,獲批上市,這是2005年以來在國內獲批的首個國產放射性新藥。2024年9月,原子高科的癌癥骨轉移檢測新產品氟[18F]化鈉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該產品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用于癌癥骨轉移診斷的PET顯像劑,填補了我國在骨顯像領域PET診斷顯像劑的市場空白,也彰顯了中國同輻在放射性藥物研發技術的創新實力。此外,還有多個放藥品種在開展臨床試驗研究,例如用于前列腺癌診斷的1類新藥氟[18F]司他明注射液、用于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1類新藥氟[18F]貝他嗪注射液、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檢測的锝[99mTc]硫化膠體注射液、用于神經內分泌瘤診斷的鎵[68Ga]多特安肽注射液、用于神經內分泌瘤的镥[177Lu]氧奧曲肽注射液、用于帕金森病診斷的6-[18F]氟-L-多巴注射液藥物等。
記 :您在大會上提出了中國放射性藥物產業將進入高質量快速發展階段。那么,您認為核醫療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共鏈行動是否對解決關鍵問題有所幫助?
杜 :在核醫療產業鏈中,需解決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問題,我國同位素生產受限于反應堆、加速器等大型裝備,無法充分用于生產;在放射藥物領域,需加強基礎科研,如研究新靶點、新靶點分子,因為中國從事核技術應用僅60多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當前,我們成立聯盟可讓產業鏈上中下游不同企業、科研院所集中解決問題,打通堵點,實現協同合作,完善產業鏈,保障產業鏈安全和供應鏈韌性。這一點非常關鍵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