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hristofer Mowry向TechCrunch表示,公司計劃通過與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迅速將核聚變技術推向市場。目標是在2030年前完成反應堆設計,以便第三方可以開始建造。
Mowry說:“鑒于我們希望加速的進程,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本。我們不會滿足于2000萬、3000萬或40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
他還提到,融資的另一個目標是吸引對東南亞市場更熟悉的合作伙伴,因為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區。他指出:“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建造的煤電廠數量超過了北美煤電廠的總和。如果我們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來讓這個地區脫碳,那么我們的努力就毫無意義。”
Type One Energy的核聚變反應堆采用的是一種被稱為仿星器的設計,這是對更常見的托卡馬克設計的改進。如果托卡馬克的形狀像一個甜甜圈,那么仿星器則可以被形象地比作一個扭曲和膨脹的甜甜圈。仿星器的物理形狀由特殊形狀的磁場定義,這些磁場由磁體產生,用以限制超熱等離子體,使其在磁場內發生氫原子的碰撞和聚變,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Type One Energy 仿星器設計示意圖
仿星器的概念雖非新鮮,但其成功運作需要巨大的計算資源來精細調整設計。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位于德國,能夠持續運行數分鐘。另一臺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運行,而Type One公司正是從該校衍生而來。
這些項目讓Mowry相信仿星器的時代已經到來,他于2023年初加入了Type One。但他指出,要將仿星器轉化為實用的發電廠,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德國的Wendelstein 7-X仿星器雖然是一個良好的起點,但"要將其轉變為發電廠,可能需要將其規模擴大至當前的四倍,"Mowry說。
幸運的是,Wendelstein 7-X是在30多年前設計的。自那以后,計算技術有了顯著的發展。Type One現在可以利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Summit超級計算機,這臺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是1980年代初Wendelstein 7-X設計時超級計算機的2.5億倍。
得益于Summit,Mowry表示:"我們可以在設計上進行更精細的調整。"
在反應堆磁體方面,Type One采用了麻省理工學院授權的設計,這與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使用的相同。Type One對構成磁體的電纜進行了修改,以適應仿星器的復雜形狀。
這家初創公司計劃在明年完成核心反應堆的設計,并開始建造名為Infinity One的原型反應堆,這將與試驗反應堆的設計同步進行。Type One希望在2030年完成試驗設計,并將其授權給另一家公司建造。
Mowry說:"當Infinity One運行并進行測試時,實際上是在驗證試驗工廠的關鍵設計要素。"目標不僅是證明其可行性,還要確保機器的組裝和維護過程的合理性。
他強調:"如果你建造了一臺聚變機器,無論是仿星器還是其他類型的,如果它需要兩年時間來關閉、維護和重新啟動,那么你將無法銷售任何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