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RAS1031號技術合作項目“通過輻射改性對聚合物廢物進行再利用和回收用于工業品生產(二期)”框架內第一次協調會議(First Coordination Meeting for IAEA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 RAS 1031- "Reutilizing and Recycling Polymeric Waste through Radiation Mod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Goods - Phase II")在上海嘉定順利開幕。
此次會議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共同承辦,會議得到了上海市核學會和中國核學會輻射研究與應用分會的支持。參會外賓代表由國際原子能機構項目官員及項目成員國代表組成,分別來自奧地利、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國內代表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蘇州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華大學、上海高鷹科技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等。
國際原子能機構項目管理代表Denis Subbotnitskiy、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楊文斌、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李晴暖出席并致辭,對會議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并預祝會議圓滿成功。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吳國忠研究員主持會議開幕式。會上,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專家及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學術報告交流與討論,深入探討將輻射技術應用于廢塑料再利用的有關技術與經濟可行性。
據了解,塑料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成為環境污染物,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全球數十億噸塑料中的一半以上被填埋,只有約9%被回收利用。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亞洲國家管理不善的塑料廢棄物比例更高,這些廢棄物最終都進入了海洋。據估計,每年約有480萬至1270萬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
根據預測,到2025年,海洋中每三噸魚就將含有一噸塑料,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魚還多。微塑料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環境和公眾問題,它進入人體各個組織和器官,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包括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呼吸系統等。
核技術利用高能輻射在塑料廢料中引發化學反應,而無需使用任何化學反應引發劑。其優勢在于電離輻射可以有效改變各種塊狀聚合物材料的結構和性質,適用于很多類型的聚合物。作為對傳統機械和化學回收方法的補充,核技術將展示伽馬射線和電子束輻射技術如何改變某些類型的塑料廢物,使其能夠回收或再循環利用。
國際原子能機構RAS1031號技術合作項目第一次協調會議于5月27日至5月31日舉行,會議主題為報告和分析項目參與成員國在發展和應用輻射改性以再利用和再循環聚合物廢物方面的情況,審議項目工作計劃并商定后續實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