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中國科學院最新研制連續波速調管,是“中國復眼”工程二期的核心電子器件,“復眼工程”深空探測能看多遠、看得有多清楚,主要取決于它的性能。
正在建設的“中國復眼”工程二期位于重慶,建成后,25部30米口徑的天線陣列,將實現千萬公里外、直徑幾十米的小行星探測,為我國近地小行星撞擊防御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復眼”工程是通過發射電磁波,并接收電磁波的回波,來探測小行星并成像。而要實現更加遙遠、更加精準的深空探測,就需要高功率的微波源。為滿足復眼工程的需求,科研團隊在十余年攻關的基礎上,突破了高功率、高效率、寬頻帶、相位一致性等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該型連續波速調管,它相當于一個功率放大器,能夠將電子束的能量轉換成微波的能量。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丁海兵介紹,我們為“中國復眼”工程研制的連續波速調管,共計進行了8輪的試驗,目前基本性能已經滿足技術指標的要求,將于本月25日進行交付。
連續波速調管交付后,將推動實現我國大功率真空電子器件從單管應用向陣列化應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