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波蘭、法國、葡萄牙和德國的科學家參與了此次實驗。研究人員指出,此次實驗的特殊部分是對最重穩定原子開展測量,重點是其電子在不同軌道之間的躍遷。
實驗在德國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GSI)/國際反質子與離子研究裝置上進行。這是幾個歐洲國家共同使用的粒子加速器復合體,包括一個周長超過100米的離子儲存環和一個超過一公里的加速器。
在整個測量過程中,研究團隊首先蒸發鈾,并將其運行速度加速到光速的40%左右。隨后,他們將得到的材料通過一種特殊的薄膜輸送,并讓其在這個過程中失去電子。獲得加速的電子被引導到一個存儲環內,并在此處圍繞一條圓形路徑“狂奔”。
這些自由電子通過光譜儀每秒閃爍5000萬次,偶爾他們可使用專用的布拉格晶體光譜儀測量電子躍遷。這種特殊彎曲光譜儀的關鍵是由鍺元素制成的特殊彎曲晶體,晶體像紙張一樣纖薄,放在一個特殊的玻璃模具內。
研究團隊表示,當測量原子序數為1的氫原子時,他們可將電子躍遷精確測量到小數點后13位。對于原子序數為92的鈾,測量已精確到小數點后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