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是引領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主要經濟體國際競爭的焦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未來產業發展,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堅持首責主責主業,堅持創新創造創業,深化融合發展,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堅持走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雙輪驅動”之路,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動力院目標清晰、步伐穩健、扎實推進。2023年,核動力院超額完成重要經濟指標,營業總收入同比增幅30.43%,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表現亮眼。
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醫用同位素生產堆即將開工建設、中核控制成功上榜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DCS裝備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核富集硼-10酸工業生產技術和六邊形硼不銹鋼無縫鋼管簽訂高科技新材料項目合作協議……過去一年,核動力院圍繞核動力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先進核能、核技術應用等發展路線圖為指引,不斷拓寬核能相關技術的應用領域和影響力,在工業軟件、生物醫藥領域、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初步形成一批核心技術和標志性產品,在推進中核核能產業園等產業化集群發展模式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搶占賽道 頂層設計先行
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增長速度快、市場前景廣、戰略地位突出等特點,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搶占產業新賽道,核動力院首先瞄準的是頂層設計。2023年,核動力院持續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管理,逐步完善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專項工作與工作職責相結合機制、任務清單化管理機制、專家咨詢機制,推進形成院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統籌、全面布局、系統培育的發展模式。
成立核動力院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院黨委書記王叢林擔任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組長,院長姚剛擔任副組長,院領導班子成員均在領導小組內,形成院黨委全面領導,戰略規劃部牽頭,科技管理部、產業開發部、合作管理部、院屬各單位全面參與,加強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頂層設計和資源配置,形成了核動力院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
創新“研產學”一體化協同。打造“強核心、大協作”創新和產業機制,圍繞“基礎科研-應用研究-中試驗證”建立創新聯合體、技術聯盟,全面統籌制定產品路線、資源配置,加強研發協同,探索建立以產品需求為牽引的科研生產格局。統籌構建完善的核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布局建設先進核能技術和核反應堆技術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研發中心、創新中心等平臺,打造以國家級核動力創新平臺為核心,以省部級平臺為主力的國際化、體系化的創新平臺體系,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體系。
加強“一院兩制”改革。基于“四個集成”的產業發展理念,推進成都核總公司實體化運行,打造院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投融資平臺、產業經營平臺、公司管理平臺,進一步提升院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和管理實力。
創新發展 優化產業布局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國務院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若干政策》中布局的“9+6”戰新任務,核動力院梳理出現階段“6+1”共22項戰略性新興產業任務。
在工業母機領域,布局核能增材制造裝備研發等產業任務。目前,與5家企業簽訂了核級增材制造相關戰略合作協議,完成了“睿眸”過程監測系統開發,與多個品牌的國產打印機進行了適配。
在工業軟件領域,布局自主可控的核反應堆綜合集成研發平臺研發、嵌入式應用軟件開發工具等產業任務。形成了“龍鱗®+龍鰭®”“龍核®(NicSys®8000N)+龍鰭®”兩種技術路線供貨能力;初步建立了核反應堆工程集成框架,實現核反應堆主要研發設計工具集成。
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系統設計及運維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數字試驗分析平臺等產業。初步搭建了基于MBSE的熱工安全統一建模與仿真技術數字實驗分析平臺;突破了主泵故障智能診斷等關鍵技術,開發了裝備健康監測與智能分析軟件等。
在生物技術領域,布局同位素生產能力建設、同位素及藥物研發創新能力建設等產業任務。完成了镥-177居里級工程化熱實驗、鐳-223工程化發生器樣機等工作,新型核素研發取得新突破。
在新能源領域,布局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有機朗肯循環等發電系統應用產業。簽訂了首鋼水城鋼鐵燒結機余熱發電項目供貨合同和碳捕集耦合ORC有機朗肯余熱發電合作框架協議。
在新材料領域,布局單晶硅輻照等產業。優化了單晶硅輻照工藝,平均命中率和軸向均勻性均實現提升;完成剛性超效保溫材料(真空絕熱板)研發和樣件試制;突破和掌握了高密度碳化硼芯塊批量生產技術,建立了生產體系。
龍頭引領 打造產業集群
2023年,核動力院深入貫徹實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的要求,在中核集團與四川省全面深化產業發展合作協議牽引下,核動力院集聚優勢產業,增強產業關聯度,暢通院地合作,推進院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成都雙流和樂山夾江形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新格局。
核動力院與樂山“牽手”,簽訂了全面推進新時代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合力打造我國最大的堆產醫用同位素研發生產基地,構建醫用同位素穩定自主保障體系。
醫用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成都市雙流區加快建設,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抓手打造集核素制備研究、核檢測設備研制、放射性新藥研發及臨床轉化、檢驗檢測、標準制定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此外,核動力院還與雙流區政府簽署中核核能產業園發展協議,制定了“1”個核心目標、建設“2”個中心、打造“5”大功能基地的“125”產業園發展目標,共同打造預計總投資超百億、年營業收入超百億的“政、產、學、研、用”產業園。
如今,核動力院新興產業聚鏈成群,蓬勃發展,“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未來發展后勁十足。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站在新起點,核動力院將持續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長遠發展新格局,為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做好支撐,為核動力事業高質量發展增加新引擎和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