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梅奧診所的醫學博士,同時也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Catherine Bullock和她的同事寫道:“在接受這項評估之前,患者被給予了臨終診斷,并被建議接受臨終關懷。”
結節病是一種炎癥性疾病,其特征是形成肉芽腫(微小的白細胞簇),最常見于肺、淋巴結、皮膚、肝臟。少數情況下,可累及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臨床表現多樣。
上圖選自初始FDG-PET/CT成像。FDG PET冠狀面最大密度投影(MIP; A)顯示多灶性FDG陽性灶,包括右側甲狀腺結節(紅色箭頭),多個鎖骨上、縱隔、肺門和腸系膜淋巴結(藍色箭頭),多灶性心臟結節性攝取(綠色箭頭),以及肌內筋膜和皮膚的多個結節性軟組織沉積(黃色箭頭)。橫軸位FDG-PET/CT (B) CT (C)和PET (D)圖像顯示右側甲狀腺高代謝結節,病理證實為結節病。鄰近的高代謝右側鎖骨上淋巴結(藍色箭頭)也被注意到,并可能累及淋巴結結節。橫軸位FDG-PET/CT (E) CT (F)和PET (G)圖像顯示沿心臟室間隔的FDG結節性強攝取(綠色箭頭),沿背部有皮膚結節性攝取(橙色箭頭),被發現是炎癥性脂溢性角化病。橫軸位FDG-PET/CT (H) CT (I)和PET (J)圖像顯示沿肌內筋膜和皮下脂肪的多結節高代謝灶(黃色箭頭),這也可能與患者的結節病有關。圖片由Radiology Case Reports通過CC BY 4.0提供。
在該病例中,一名65歲男性最初表現為行走困難,4個多月后由于大小便失禁和失語,不得不臥床和坐輪椅。作者指出,根據腦部MRI的“外界解讀”,他被推測患有由克雅氏病引起的快速進展性癡呆,被安置在臨終關懷醫院,并被告知只有不到6個月的生存時間。
他們寫道:“患者尋求了另一種意見,并接受了FDG-PET/CT全身影像。”
全身FDG-PET/CT掃描顯示多個明顯高代謝的淋巴結,包括一個2 cm×1.4 cm的高代謝甲狀腺結節,以及大腦明顯的整體代謝減退。報告稱,隨后的淋巴結活檢沒有診斷性,但甲狀腺活檢組織診斷為結節病。
該研究小組寫道:“這個結果,結合PET/CT的發現,提示診斷為伴有神經、甲狀腺和可能的心臟受累的結節。”
患者開始接受methylprednisolone靜脈給藥,并迅速獲得顯著的臨床改善。一天后,他就能夠自己吃飯,并與家人交談。據作者稱,患者病情持續改善,接受了infliximab治療(用于治療銀屑病關節炎),接受了短期康復治療,然后回家了。
醫生總結到:“我們的病例強調了FDG-PET在結節病診斷中的作用,作為一種為系統過程提供初步提示的手段,同時也為組織確認活檢提供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