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瑞典隆德Skåne大學醫院的Ruben Smith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將Tau PET納入一大群記憶診所患者的診斷檢查中,會導致大量患者的診斷和用藥發生改變。
研究人員寫道:“在Tau PET作為一種診斷方法廣泛應用于臨床之前,確定該方法是否顯示出診斷和治療的附加臨床價值是至關重要的。”
在所謂的“級聯假說”中,阿爾茨海默病被認為是由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的積累引起的,隨著臨床癥狀的出現,Tau蛋白逐漸擴散。PET放射性示蹤劑可以同時顯示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使醫生能夠可視化這種活性。
在這項研究中,瑞典研究小組使用F-18 RO948放射性示蹤劑(正在歐洲進行晚期臨床試驗)對878名記憶診所患者進行了PET掃描,這些患者已經接受了臨床檢查、認知測試、大腦MRI和腦脊液標志物的相關測試。根據這項研究,408名患者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470名患者沒有。
在進行了全面的臨床檢查(包括臨床檢查、認知測試、結構成像MRI和血液/腦脊液取樣)后,患有記憶障礙的患者被招募到該研究中。臨床醫生填寫PET前表格,提示診斷、疑似潛在病因、病因確定和治療。然后,臨床醫生收到視覺讀數的結果,并填寫PET檢查后表格。圖片由JAMA Neurology通過CC BY 4.0提供。
根據研究結果,隨后的Tau PET成像導致總樣本中7.5%的診斷發生變化。在PET前診斷的患者中,11.5%的病例在掃描后轉變為非阿爾茨海默病診斷,4%的PET前未診斷的患者轉變為PET后診斷。
此外,研究人員補充道,在Tau PET檢查后,總樣本中的48名參與者(5.5%)在認知或抗抑郁用藥方面發生了變化。
該小組寫道:“我們發現,無論認知狀態如何,阿爾茨海默病是PET前主要疑似病因的參與者,阿爾茨海默氏癥診斷確定性的增加與Tau PET有關。”
該小組指出,最終,隨著阿爾茨海默病有希望的新療法的開發,提高診斷確定性變得更加重要,為此,他們建議在β淀粉樣蛋白病理異常的患者中臨床使用Tau 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