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子鐘更精確的計時器
今天,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器被稱為原子鐘。它有多精確?如果讓它從宇宙大爆炸之初就開始計時,一直走到今日,誤差也不會超過1秒!
原子鐘利用的是電子的能量躍遷來計時。根據量子物理學,原子中的電子在特定的能級上只能攜帶一定量的能量。為了使原子中的電子從一個能級到達另一個能級,必須用適當頻率的激光照射原子。
就像原子中的電子一樣,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也占據著離散的能級,因此原子核也有類似的躍遷。這種躍遷有望帶來一種比原子鐘更精確的時鐘——核鐘。然而,建造核鐘卻是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觀察這種核躍遷并精確地知道能級的能量差,是極其困難的。
現在,一項新發表于《自然》雜志的研究表明,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實現了這一壯舉,他們探測到了這種躍遷發射出的光子,為核鐘的發展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理想的同位素:釷-229
核鐘的計時原理與原子鐘非常相似,它是通過用與原子核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能量差精確對應的光波,來誘發原子核的能量躍遷。但問題是,對大多數原子核來說,這種誘發需要比激光更高能的光才能實現。不過,科學家發現有一種元素例外,那就是放射性同位素,釷-229。
釷-229中有一對能量足夠接近的相鄰能級,其激發態的能量僅比它的基態高8電子伏特左右。這是非常微小的能量差異,用激光就可能激發能級躍遷。然而,遺憾的是,物理學家還沒能制造出可以激發釷-229的核躍遷的激光。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并不知道這種核躍遷能量的確切值。
核躍遷的一個特征是發射光子,通過測量這個光子,可以精確地測得核躍遷的能量。但這個光子非常難以捕捉,因為在通常情況下,釷發射一個電子的概率是發射一個光子的10億倍。
現在,在新研究中,物理學家通過改變釷-229發射光子的概率,終于捕捉到了這種神秘莫測的光子。
捉住那個光子
目前,在缺乏合適激光的情況下,物理學家主要采用的是通過鈾-233的α衰變的放射性過程來激發釷-229的核躍遷,但這是一種非常低效的方法。為了更有效地激發釷-229,這次研究人員采用了一個不同的過程,即錒-229的β衰變。
利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粒子物理實驗室的ISOLDE設備,研究人員將含有鈁-229和鐳-229的同位素原子核束發射到氟化鈣和氟化鎂晶體上。鈁-229和鐳-229通過β衰變產生錒-229原子核,接著錒-229也會經歷β衰變,成為放射性的釷-229。
釷-229會取代氟化鈣和氟化鎂晶體中的一些原子,并主要通過發射光子衰變到基態。這些晶體對核躍遷發射的光子來說是透明的,換句話說,被發射的光子可以不受干擾地離開晶體,被探測器捕捉。
晶體的這種特質可以產生足以被觀測到的信號,使得研究人員有了捕捉這種光子的能力,并以足夠精確的方式對其進行測量。研究表明,他們能以不確定性僅為以前的測量的1/7的精確度來確定光子的頻率。這一頻率正是用于激發釷原子核的核躍遷所需的激光頻率。
核鐘的里程碑
這項工作對于核鐘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標志著科學家已經對釷原子核的能級足夠了解。
現在,已經有研究團隊開始嘗試建造可以激發核躍遷的激光。一旦成功,科學家將有望從新建成的核鐘中,獲知大量原子核的內部運作信息,甚至新的物理學效應。
將這種核與現有的原子鐘進行比較,以便在量子領域或相對論中尋找新的物理效應,這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核尺度上起作用的力,如強力和弱力,與作用在原子鐘上的力不同,因此任何差異都可能暗示著新的物理學。如果能控制它到這樣一個程度,可以看到光子的信號出來,這對于考慮建造一個核鐘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到那時,核鐘的性能會超越現有的原子鐘嗎?這仍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這種比較將會是一件有趣的事。隨著原子鐘精度的不斷提高,很可能會有一場計時器競賽,而成敗可能就取決于能夠激發釷-229中的核躍遷的激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