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宣武醫院項目是雄安新區首批啟動的公共服務類項目,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示范工程。2019年,趙育華和管理團隊來到雄安新區,“當時團隊從各單位抽調,大部分成員沒有合作過,年輕成員也多。”面對現實問題,趙育華思索著如何讓團隊提升戰斗力。在一次會議上,趙育華提出依托北京建工集團和業主單位資源,組織開展“雄安大講堂”的想法。
“雄安大講堂”以施工計劃為基礎,結合每個階段不同的施工重難點任務,由項目內部專業負責人對年輕人進行業務培訓。針對醫療項目建設經驗不足的情況,該項目部黨支部邀請外部專家,特別是參與過醫院項目建設的行業專家以及醫療機構基建負責人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趙育華說:“培訓基本兩周一次,針對即將進行的施工任務。每次培訓后,管理人員都能迅速用上培訓內容。”
直線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是醫療行業關于腫瘤診療的重要設備,因其使用時會產生輻射,用于這類設備房間的混凝土墻體和頂板的厚度都遠大于普通建筑,施工過程如何控制結構質量,都是項目團隊要重點學習和了解的。
趙育華介紹,雄安宣武醫院項目共需安裝4套承擔放射治療的大型醫療設備。該治療室墻體最長達49.1米,最大厚度達4.4米,整體高度7.88米,頂板最厚處達2.7米,再加上現場場地狹小,對墻體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來說是極大的挑戰,既需要策劃泵車駐位和具體澆筑方法,還要兼顧大體積砼澆筑的起始位置、連貫性、分層厚度等。
面臨一系列難題,趙育華多次邀請專家親臨項目現場,對施工做綜合研判。連著數日,反復推敲細節,最終項目部通過方案工藝優化,提前做好防水、回填施工,為兩臺天泵近距離澆筑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利用新興科技布置智能測溫點,實現了混凝土溫度變化的所有數據實時查看,為混凝土及時養護創造了技術支撐,有力保障混凝土質量。2022年10月初,項目部連續澆筑48小時,順利實現這部分的混凝土澆筑。
雄安宣武醫院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為北京支持部分,目前住院樓、醫技樓、門診樓等都處于內部裝修和機電工程施工階段;二期為新區投資部分,建筑面積約15.8萬平方米,計劃設床位600張,正在進行幕墻和屋面施工及機電管線敷設。
作為雄安新區新建的第一所大型綜合三級甲等醫院,雄安宣武醫院將成為啟動區的區域醫療中心,肩負新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等多重使命,投入使用后可為新區及周邊居民提供高水準、全方位的優質醫療服務。